欢迎访问中国麻风防治协会!  |

当前位置:首页 >> 智库团队 >> 智库团队
"山坳人生 照样出彩"读后感
2016-5-18 10:02:47    新闻来源:中国麻风防治协会


?

山东省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所长?张福仁???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中国麻风防治协会??副会长?

读罢2013-12-06光明日报"山坳人生?照样出彩?——记"中国麻风第一村"里的年轻医疗团队浙江省皮肤病防治研究所上柏住院部"?,深为这支团队的敬业、奉献精神所感染,他/她们是我国几代人,万余麻风防治工作者的缩影,更是麻风防治工作者的杰出代表!他/她们的身上闪耀着爱和人性的光辉,?他/她们是传播正能量的使者!

麻风是由麻风分枝杆菌感染易感者后破坏外周神经和皮肤,晚期可致残的慢性传染病,致残毁形是麻风的主要危害,也是导致社会歧视、恐慌的主要原因。既往由于诊疗技术的限制,麻风在确诊时往往已发生畸残,即使治愈,?畸残也难以恢复,?畸残成了麻风患者的"标签",由于对"标签"的偏见和歧视,?许多治愈者难以回归社会,即使有家也难归,麻风村便成了他/她们的最后归宿。照料这些残老者的工作历史的落到了麻风防治工作者身上。今天,全国仍有数百乃至上千的麻风村。

因工作关系我曾到访过浙江省皮肤病防治研究所上柏住院部,与"第一村"的医生和"村民"有过密切接触,?目睹了年轻的医生们爱岗敬业、年老残疾的村民们开心快乐的场景,在这里的医患关系是那样的和谐!?

医学科学的进步使预防麻风畸残、消除麻风危害成为可能。山东省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活跃着一支年轻的麻风科研攻关团队,近年来该团队已取得多项原创性成果,?愿与第一村的医疗团队共勉,为消除麻风危害作出贡献!

?

山坳人生?肯定出彩——麻风防治后继有人

愿以此告慰敬爱的马海德理事长

中国麻风防治协会??秘书长?潘春枝

?

一口气读完了严红枫、叶辉和林莉撰写的《山坳人生,照样出彩——记"中国麻风第一村"里的年轻医疗团队》,泪水模糊了双眼,思绪万千!

想起1987年我初到中国麻风防治协会,马海德顾问高兴地拉着我们的手说:"你们能够加入到麻风防治队伍中来都是好样的,很了不起!"当时刚从部队转业到卫生部,又在马老的感召下到麻风防治协会工作,对麻风病全然不知的我,单纯地想:怎么还没有干呢,就是好样的了,怎么还没有做任何事情,就了不起了?事实教育了我。

我到过金车山,是为开展治疗麻风溃疡的药物研究;到过青龙山、迳头山,是为深入了解麻风治愈者的生活现状;我也到过八岭山、五狼沟、柳树村,是为引进国外友人的资助……,龙潭田,四山村、老头沟、石背村板障坑,还有直至2010年还不通路、不通水、不通电的矾宝山医院(麻风病院),那是为锁定资助目标,与首都宗教界的秘书长们一起考察。

我国大陆有600多个麻风村,我过到东西南北中的麻风村几十个。深刻体会了马老话中的含义。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一次又一次地被眼见震撼,一次又一次为事实折服。我了解了麻风病人的病痛和他们内心的煎熬,我体会了麻风防治工作者的奉献与坚守之难能可贵!正因为此,我也有再次调到卫生部做官员的机会,亦不为所动。

谁第一次看见这样的手足畸残,第一次看到这样的非人面目,都会头皮发麻,不禁掩面。麻风病所致的不良外观,是导致人们恐惧的原由。况且这个疾病已经肆虐了人类几千年,人们的歧视也根深蒂固。在没有特效药治疗的20世纪50年代,把他们隔离到远离人烟的荒山孤岛,是唯一的举措。而我们麻风防治工作者也一起被隔离,甚至一起遭歧视。他们耐得住孤寂,忍得住白眼,受得住艰苦,为的是完成党交给他们的特殊使命,为得是践行医务工作者的职责。所以,我会第二届理事长陈敏章部长说:"能够为麻风防治工作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怎么表扬都不为过!"

如今,在远离城市喧嚣的金车山,依然有这样一批坚守十年的年轻人在默默奉献,怎么不令人动容,怎么不令人钦佩呢。他们以实际行动,践行着我会名誉理事长习仲勋的教诲"全心全意为麻风病人服务",他们以纯真的爱心,实现着名誉理事长傅铁山的期望:"让民族大家庭的温暖阳光驱散麻风患者心中的黑暗,让我们的中华大地成为一个充满团结互助、亲情友爱的世界。"

我欣喜地看到,麻风防治后继有人,我想,马老若泉下有知,会感到欣慰吧。因为,马老的光环还在,与日同辉,马老的精神依存,正发扬光大。金车山的优秀团队,是我们协会的成员,我们都是为了"消灭麻风病,造福全人类"这个最终目标走到一起来的。为了这个目标,我们麻风防治工作者通过几代人的努力,凝聚起了我们这个队伍的团队精神——即马海德精神——无私奉献精神、艰苦奋斗精神、开拓创新精神、持之以恒精神,能够成为这个团队中的一员,是引以为荣的。

让我们团结协作,再接再厉,把马海德精神,即,我们的团队精神发扬光大,争取更大辉煌。

?

?

山坳人生??照样出彩

——读后随想

山东省皮肤病防治研究所?陈树民研究员

读完光明日报2013年12月6日刊登的严红枫、叶辉和林莉撰写的《山坳人生,照样出彩》——记"中国麻风第一村"里的年轻医疗团队一文,鼻子有些酸酸的,眼睛有些湿湿的。我已工作了30年有余,每年都会穿行于全省各地很多"麻风村",甚至"麻风病人"的家,像这群年轻的团队一样,奉献着我的年华和爱心。但读了这篇报道后,我还是有些感动。我之所以感动是因为他们的坚持,我之所以感动是因为他们"默默的奉献",是他们那无私的爱。他们代表了全国麻风战线上许许多多年老和年轻的医务工作者。是他们把党的关怀,是他们把人间的关爱和温暖送给了麻风病患者。在这里我只是想说,如果你还没有像他们那样做到为麻风病患者奉献你的爱心,那就依他们为榜样去做吧,如果你已经做到了,那就坚持下去吧,因为爱永无止境,他们需要你,需要你的爱。

?

长篇通讯《山坳人生?照样出彩》读后感

武汉市蔡甸区皮肤病防治所???程涛

当我读完这篇通讯,我被这个冠以南丁格尔奖、全国麻风防治先进工作者、中国十大职业女性、国家级"青年文明号"、浙江省卫生系统"最美天使"十大感动事例……一连串荣誉的团队深深地感动了,他们已自已的行动,在那样一个偏僻的地方坚守十年,并以精湛的医术和崇高的医德,在业界树立起了一块精神的丰碑。

?????麻风病,这一让人闻"风"色变的病,随人类已有3000多年。麻风病会导致严重的肢体畸残,断手残足,眼盲鼻塌。历史上各国处置麻风病人,有的是驱赶到荒郊野外,有的是放到船上任其漂流,有的甚至火烧、活埋。新中国成立后,麻风病人得到人道治疗,到2012年,治愈存活者约21万。目前,全国90%的县、市基本消除麻风病,每年新发现麻风病仅1600多例。我国摘掉了"麻风大国"的帽子。然而,这一成果的取得,确实是无数喻永祥,阿美们一代一代共同努力的结果,"中国麻风第一村"只不过是众多麻防团队的一个缩影。在读这篇报道时,脑海里浮动起许多熟悉的画面,蜿蜒的山道,畸形的患者,疲惫的身影以及期待的眼神……他们每天的工作经历与我们何其相似。在这个群体中,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经得起磨练,是这个群体中每个成员所具备的共性。看看记者与喻永祥的一段对话,便可看出他们的内心世界是多么纯净。

----"我常常和第一代、第二代麻风医护工作者相比。当年他们住草棚、宿破庙,下乡巡查旅馆不让住,农家不让进,人们避之如瘟疫,一些医护人员连对象都找不到。相比之下,现在各方面条件、环境都好了很多,我们应该满足。幸福是一种比较,看你和谁比。与富人比,我们太穷;与同行比,我们收入也不如他们;但与麻风病人比,我们健全,健康,有家庭,有子女,有安定的工作和稳定的收入,这样一比,我们常常会有幸福感。在这个喧嚣的社会里,麻风村是宁静的。这里没有红包,也没有被曝光的担忧;这里待遇不高,没有优厚的物质享受,但能使人心境安宁;这里环境幽僻,交通不便,却把喧嚣的烦恼隔离,夏听蝉鸣,冬看雪景,空气清新;在这里工作无法建立更多的社会关系,但这里的医患关系单纯和谐。"

正因为他们思想纯净,才会有他们品行端正的行为,才会有一种我们似曾相识的医患关系的出现。在当今社会环境下,对某些医患关系紧张的地区及业界的不良行为,确实形成了一种反讽。在这些麻防工作者的身上,让我们感受到了"心有多干净,世界就有多干净"这句话的正确性。这个团队的出现,也印证了医生这个职业是要有内在的信仰作精神支撑的,我们这个职业要区别于行走江湖靠艺谋生的术士,也要区别于重利轻义的商贾,我们的职业的圣神是靠我们的行为来维持的。我想,在这篇感想的结尾,让我们一起重温一下我们共同的誓言:

?"余谨以至诚,于上帝及会众面前宣誓:

终身纯洁,忠贞职守,

  尽力提高护理之标准;

  勿为有损之事,

  勿取服或故用有害之药;

  慎守病人家务及秘密,

  竭诚协助医生之诊治,

  务谋病者之福利。

  谨誓!"

????????2013年12月8日

?

看了这则消息我很激动。

中国麻协:

????看了这则消息我很激动。从这群年轻的精英身上,我看到了希望。他们平常而伟大的事迹,感人肺腑,动人心弦,值得大大宣扬、大力倡导,这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道德和文明程度的体现,我建议各级领导应先带个好头,力说力行,以实际行动把麻风村建成病人的安居乐园,使病人在生活、医疗、居住和文化生活等方面,得到较大的改善,使他们分享到改革开放的红利。我想,此事对那些只对上级负责而不对下级尤其不对弱势群体负责的领导们,堪为一付绝好的清醒剂!

山东省皮肤病防治研究所?原所长?赵天恩研究员?12月8日?济南

?

山坳人生?照样出彩

读后感

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麻防科?科长?熊立

?

看了《山坳人生?照样出彩》这篇报道,一群踏踏实实的人、一件件实实在在的事和一个个感人的故事,让我一次又一次地感到震惊。我不禁扪心自问,我能做到吗?在上个世纪,象他们这样的人还是很多很多,我们许多老一辈麻风病防治工作者长期居住在麻风村中,为解除麻风病人的疾苦而默默地忍受着自己及家庭被社会歧视的痛苦,为麻风病防治事业做出了巨大牺牲,献青春,献子女,无怨无悔。而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是什么让一群70、80后的年轻人能够象老一辈麻风病防治工作者一样辛勤地工作?是什么让他们能够长期在麻风村中为康复者提供医疗服务?是金钱?是名誉?不是,统统都不是,而是一颗善良的心和对麻风病防治事业的高度责任感促使了他们无怨无悔地从事着这项事业。

我也是一名麻风病防治工作者,跟大量的基层麻风病防治工作人员一样,常常在交通极为不便的情况下,靠徒步行走,踏遍了村村寨寨,默默无闻地发现麻风病人,治疗麻风病人,帮助麻风康复者回归社会,改善生活和居住等环境。每当自己发现了一个个麻风病人,治愈了一个个麻风病人的时候,我的心里总是感到无比的骄傲,总觉得自己所肩负的责任是多么的重大,所从事的工作是多么的伟大。但当我读了《山坳人生?照样出彩》这篇报道后,我觉得自己是多么的渺小,所取得的一点点成绩是多么的微不足道。同时,我又深深地感到,要是我们国家有很多很多的象他们一样的麻风病防治工作人员,"创造一个没有麻风病的世界"还需要等待很久吗?

?

寄意寒星荃不差,我以我心献麻防

??????????????——读《山坳人生,照样出彩》有感

?????? 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皮麻科??旷燕飞

???《山坳人生,照样出彩——记"中国麻风第一村"里的年轻医疗队》——一口气读完发表在12月6日《光明日报》上的这篇文章,我的思绪再一次回到了今年的9月······

?????今年9月,全国"麻风畸残康复培训班"在浙江德清开班,作为一名从事麻风防治工作时间不久的新人,我参加了这次培训班的学习。培训班第二天的日程安排是进行神经功能检查和溃疡护理等实习操作,地点就安排在上柏住院部。就这样,我有幸来到了号称"中国麻风第一村"的浙江省皮肤病防治研究所上柏住院部。

车子在细雨中前行,通往住院部的小路上,绿树成荫,空气分外清新。车子最后在一个院子里停了下来,院子中央是一棵参天的水杉,两侧和前方则是几排整齐干净的平房。哦,这就是传说中的"中国麻风第一村"!

在一个小的会议室里,张国成教授和严良斌教授给我们交代了实习的要点和注意事项,潘美儿护士长则给我们作了有关上柏住院部的简要的介绍。印象最深的就是,他们这儿的病人都不再被称作"麻风病人",而是被称为"休养员"。随后,医护人员用轮椅推过来近10名"休养员"配合我们的分组实习。

在整个实习过程中,潘护士长一直陪伴着我们,时而给我们做做示教,时而在我们和休养员之间当当翻译,又还时而和休养员拉拉家常,开开玩笑,整个实习过程轻松而愉快,休养员们不时发出欢快的笑声。

?实习归来,我们感慨万千:大山深处的麻风村去过不少,尽管一样的山青,水绿,空气清新,然而脑海里的印象却几乎千篇一律:一张张恐怖的面孔,一个个残缺不全的躯体,一幢幢风雨飘摇的房屋······

麻风病人何其不幸!他们不仅遭受病魔的侵袭,还遭受家人与社会的遗弃,甚至迫害。麻风村里的许多病人,因为身体的残疾与世人的排斥,他们一辈子就在麻风村里孑孓一生,孤独终老!在麻风村里,你常常见到的是昏黑邋遢的房间,佝偻蜷缩的病人,寂寞呆滞的眼神······这里,没有欢声笑语,鸡鸣狗叫,有的永远是死一般的寂静和无处不在的悲凉与凄惶!

麻风病人何罪之有?很多的时候,他们仅仅只是因为贫穷,营养缺乏,体魄不够健全,才不幸地受到了麻风杆菌的侵袭,成为了疾病的受害者。然而,他们却要被人视为洪水猛兽,隔绝在偏僻的大山深处,遭受心灵与肉体的双重折磨!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疾病像麻风病这样,呈现出如此独特的社会形态,承受着如此深重的冤屈。?

即便在麻风病"可防、可治、不可怕"的今天,社会上对麻风病人的歧视依然根深蒂固地存在,甚至许多的医疗机构也常常歧视与推诿麻风病人,让他们得不到及时的救治!

然而,上柏住院部里的休养员们尊严而幸福的生活让我们仿佛看到了麻风病人充满希望的明天!

我们多么渴望所有的麻风病人都能居住在窗明几净的房间里,衣食无忧,干净整洁;即使断手残足,眼歪嘴斜,却依然有人陪伴照顾、关心爱护!

上柏住院部里的休养员们有福了,因为他们身后有一群默默呵护他们的年轻的医护人员!这些白衣天使们以精湛的医技,如花的笑靥为他们驱走了身体的病魔,扫除了心灵的阴霾!

或许,对于这些驻守在山坳深处的年轻人而言,他们需要舍弃浮华,淡泊名利,然而他们澄澈的心灵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却为我们在这个时代树起了一座标杆!

同为麻风防治工作者,上柏住院部里的这群年轻人既让我感动,也将不断激励我前行。在中华民族全体做着腾飞的"中国梦"的今天,作为麻防人员,我们也渴望圆一个没有恐惧与歧视,只有关爱与理解;没有畸残与丑陋,只有和谐与美好的"麻防梦"!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心献麻防"——为了麻风病人有一片爱的天空,更为了一个没有麻风病的明天,我想借用鲁迅先生的两句诗,稍作修改,与我的麻防战友们一起共勉!

?

《山坳人生,照样出彩》读后感

(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信息处??张爱华)

?

工作在麻风病控制中心所在的医科院皮研所,不是医务人员的我对麻风病不是那么陌生。虽不曾近距离接触麻风病人,但从各种图片中也感受到麻风畸残的狰狞,不敢想像自己见到真正的麻风病人会不会恐惧。

从各种资料中了解到麻防前辈们风餐露宿,"铜头铁嘴,橡皮肚子,飞毛腿",克服种种困难,走遍偏僻的山村,进行麻风病的调查和防治,心中对他们充满了敬佩。在麻防前辈和几代麻防工作者的努力下,我国基本实现了基本消灭麻风病的目标,但对麻风病人的歧视依然存在,麻防工作仍是一个人们不愿意从事的工作领域。

在物欲横流、自我膨胀充斥的今天,这支年轻的、战斗在麻防战线最基层的队伍用坦然的心态、从容的行为、真诚的语言如同对待自己的亲人一般治疗(更多的是温暖)着那些被世人"遗弃"的麻风治愈者,在笔者简洁清新的叙述中,麻风村里别样的生活和麻风休养员、医护人员一个个生动的形象跃然纸上,虽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没有一句豪言壮语,却诠释着年轻一代麻防工作者的无私奉献和执着追求,依然值得人们敬佩和尊重。这就是正能量!?

?

山坳人生?照样出彩

——记"中国麻风第一村"里的年轻医疗团队

读后感

安徽省皮防所??郑虎

这篇报道写的很好,很深入、很具体,通过一件件让人感动的事例真实的展现出这群有志青年默默无闻、甘于奉献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自己也是一名70后的麻防工作者,大学毕业就开始从事这项工作,由于所在的是省级麻防机构,尽管也经常到一些麻风村去看望病人,指导治疗,促进康复,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大都是面上指导工作,和他们相比,自己做的远远不够,他们的事迹激励着我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切实做到以"病人为中心",为麻风病人做更多的服务,尤其是病人真正需要的服务。

同时,由于当前麻风病处于低流行状态,各级麻防机构对麻防工作的重视程度存在一定程度的下降,防治人员出现青黄不接、人浮于事的状况,严重影响了麻防工作的发展。我们正好借助这个事迹,在我省麻防系统广泛宣传,学习他们全心全意为麻风病人服务的精神,学习他们安心在麻风村乐于奉献的的精神,借此提高我省麻防人员的服务意识,提高我省麻防工作水平。


山坳人生?照样出彩

——记"中国麻风第一村"里的年轻医疗团队

尊敬的中国麻协;

阅读《山坳人生?照样出彩——记"中国麻风第一村"里的年轻医疗团队》后,其事迹让人感动。一群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大爱无疆,守护着被人们不理解的特殊人群。从中也体现了不仅仅是年轻人,而且是一代医务工作者的奉献与良知,值得大力宣传。

????记者如实报道了看似简单的工作情况,真正体现了平凡的才是伟大的;这样的人生才有意义体现了生命的价值;这是一群可敬可爱,值得全国全国医务工作者学习的年轻人,他们的事迹如此感人,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体现了新一代医务工作者的高尚品德,彰显医疗战线救死扶伤、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

事实上,全国各省的麻风防治队伍一直默默奉献,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这支团队在马老的感召下集结,到目前仍然坚守自己的从医选择,一直践行者马老的遗愿,从未退缩。全心全意为麻风病人服务。浙江这支80后医疗团队用大爱和奉献坚守"中国麻风第一村"是所有全国各省麻风防治队伍的代表和缩影。我们要再接再厉,为消灭麻风病,保障全国人民的健康水平,再立新功。

?

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太和麻风病院?张锡宝所长(一位追随马老从事麻风病防治的老医务工作者)

?

尊敬的《光明日报?》记者严红枫?叶?辉?林?莉:

???看了你们用"心"之作—《山坳人生?照样出彩——记"中国麻风第一村"里的年轻医疗团队》,感受颇深。

感谢你们为我们正言!感谢你们为我们明志!感谢你们为我们传言!

上个世纪50-60年代,为了隔离治疗麻风病人,我国在麻风流行区陆续建立了千余所麻风防治、研究机构(辖600多个麻风村)。麻风村是治疗与生产相结合,就地收容,隔离治疗麻风病人的一种组织形式,是根据我国国情(农民麻风病人占95%)创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防治麻风病的机构,也是麻风病人庇护的家园。它经历了60多年的历史变迁,为我国消除麻风病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筹建麻风村之初,麻风病还没有特效药,为了防止传染,麻风村都建在人烟稀少、交通不便的荒山、孤岛之处。麻风病人被隔离了,麻风防治人员也与病人一样,在深山老林孤岛上,在艰苦困难的条件下,为这些病人服务,一干就是几十年,甚至一家几代人都在麻风村工作,真是献了青春,献子孙。

"中国麻风第一村"里的年轻人,是我们这支队伍的后来人,他们继承和发扬了老一代麻防工作者的精神,风采依旧。

?"中国麻风第一村"里的年轻人,是我们这支队伍中的典型代表,也是当今70后、80后、90后的楷模。

让我们弘扬马海德精神,为消灭麻风病继续奉献。

??????????????????????张国成

?

看了"山坳人生、照样出彩"后为之感动、为之骄傲

????这样的80后医疗团体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作为上海的一名麻风病防治工作者我是感同身受。我们的工作于文章中的主人公们一样,每天与麻风休养员共处,照料他们的生活,为他们提供医疗护理,感受他们的痛苦,分享他们的快乐。

在上海市皮肤病医院麻风病区也是很温馨和安逸,这里没有歧视和恐惧,这里有的是医护人员温暖的笑容、整洁的病室,这里就是麻风休养员们的家。每当病人微笑着向我们道谢,很远的地方看到就亲切地和我们打招呼,我们都为自己从事这份特殊的护理事业而感到自豪。

人们总说护士是天使,那我们就是一群特殊的天使,我们做着最平凡的工作,可是我们却有着不平凡的精神——奉献。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奉献了自己的一切,但我们既然选择了这条道路,我们就要用工作中的点点滴滴为每位麻风病人带去健康,让他们的晚年生活能过得健康快乐!

上海市皮肤病医院

上海市麻风防治协会

?

读《山坳人生,照样出彩》有感

也曾去过一次"中国麻风第一村"——上柏住院部,短暂的参观、逗留后,只觉得这里悠静、美丽,这里的医护人员、麻风病人都洋溢着满脸的幸福,当时同行的同事们各抒胸臆:他们有的艳羡,说"在这里工作、生活其实也不错哦,安静、心静,空闲时还可以耕田种菜……";有的称"在这里过上三两天还行,长时间怎么呆啊,没有公路、立交,没有超市,娱乐……";还有的打趣道:"真想当这里的麻风病人,每天住在这里,享受美丽的白衣天使的庇护、关爱……"。当时我很想知道,究竟是怎样的力量使得这样一批年轻人在这里扎根、奉献?

经中国麻风防治协会会长张国成教授的推荐,我在网上一气读完这篇《山坳人生,照样出彩》,我读懂了这份坚守的不易,更加钦佩这个群体的奉献精神,漫漫十年,与世隔绝,守着残老,仍能坚守,仍然笑面。我感到了内心的震憾,于是从网上将这篇文章复制下来,重新编排,只为可以经常品读这别样的人生,别样的精彩!我想说:"山坳人生,照亮人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研究所??葛凤琴)

?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十里堡甲3号院都会华庭5号楼1E 电话:010-67522205 传真:010-67522206 
中国麻风防治协会 版权所有 电子邮箱:clabj@vip.163.com
京ICP备11001230号-1; 技术支持:北京中捷京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010-88516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