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中国-荷兰麻风病畸残矫治手术在湖南省永顺县开展
由荷兰麻风救济会资助的中国-荷兰麻风病畸残矫治手术于2007年5月15日—6月20日在湖南省永顺县实施。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麻风病控制中心副主任张国成教授、严良斌教授、孙叶梅主管护师和湖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麻风病防治科魏中和科长对需要矫治的病人实施了手术。
永顺县位于湖南省湘西自治州北部,总人口49万,累计发现麻风病例1363例,现有治愈存活者599例,其中2级畸残199例,是湖南省麻风病流行的重点区域。
整个手术分三个阶段进行:一、术前病例的筛查:由永顺县皮肤病防治所从事麻风病临床、防治、康复工作的3名专业人员组成麻风病畸残矫治手术病例筛查小组,经过现场筛查,查阅资料,历时35天,跑遍全县25个乡镇、75个村,初步选定85例有可见性畸残者为手术对象;二、术前准备工作:县皮防所在国家手术队来到之前成立了运输小组和医、护、技工作小组,负责手术全程的医疗、护理、检验等工作,并且成立了后勤保障小组,为手术病人开设了专门的食堂和住院病床;三、手术的开展:国家麻风病专家组严格筛查病人,针对每个病人制定了详细的手术方案,最终确定为38例,其中防盲手术(兔眼)23例,面部及足部功能重建术6例,溃疡截肢及清创术5例,其他4例。
完成矫治手术后,患者及其家属对国家麻风病专家组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表示十分的敬佩和感激,无不感触的说:“还是党和政府在无时无刻的关心着我们,给我们解除了痛楚赶走了病魔,感谢党,感谢政府”。(蔡亮)
7-1绵阳晚报记者来院采访35年前勇救溺水儿童的事迹
2007年5月18日,绵阳晚报刘保刚记者在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卫生局人事股何玉蕾股长的陪同下,冒着烈日专程前往魏城麻风村采访35年前勇救溺水儿童的事迹。
1972年7月13日午后,麻风村邻近村民儿童杨某、曹某在刚涨过洪水的金华村水库边洗澡,不小心滑入7米余深的水中,时隐时现,当时距出事现场300米,曾参加过抗美援朝的退伍军人,时年40岁的麻风病员梁廷广正在田间劳动,听到呼救,他直奔出事现场,奋不顾身救起了2名溺水儿童。杨某长大后购买了中巴车跑乡村客运,过上了小康生活,一对儿女也给他这个家带来了温馨幸福。发家致富的他和家人经常带着营养品前往1公里外的麻风村看望这位救命恩人,还帮他缝洗浆补,20余年来,不怕脏、不怕臭,不嫌弃,从未间断。杨某逢人便讲:“要不是梁伯当年救了我,我哪有今天这个家,他现在年老肢残,无家可归,又无亲人,我付出点,对他关照也是应该的”。采访这天,杨某祖孙三代带着价值100余元的牛奶、糖、水果、方便面等前去看望,并与当年的救命恩人合影留念。
魏城麻风村梁廷广奋勇救人的事迹和他救起的溺水儿童感恩的故事,至今在村里传为佳话。绵阳晚报于2007年5月30日B2版——《万家灯火》栏目中刊出,题目为《他是一名麻风病人,35年前勇救落水儿童,而今病重的他得到了爱的回报——一份救命之恩,继写真情童话》。(陆朝卫)
7-1丘北县与意大利麻协(AIFO)麻风病综合防治合作项目进展顺利
云南省丘北县皮防站2006年4月与意大利麻风防治协会(AIFO)合作实施为期3年的综合防治项目,经过一年的组织实施,取得了如下成绩。
一、组织培训县级专业人员、乡镇卫生院院长、皮防人员40人及村医300人,进一步提高了基层卫生人员对麻风病的诊治水平。
二、通过对麻风患者及家属的定期访视,自然村调查、家属体检、深入到各村寨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工作,结合报病有奖等多种综合措施,从2006年1月至2007年5月止共发现麻风患者30例,并均按相关规定全面实施了联合化疗,规则服药率达100%,新发现病人畸残率仅为10%,大大降低了过去高达30%的畸残率。
三、对3个康复村16例患者的溃疡进行认真检查,详细交待溃疡护理方法,派专人对其进行护理,并为其提供必须的护理用品,发给防护鞋,使16例溃疡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好转。
四、为57名康复者免费办理了残疾证,一名康复者得到了广东汉达康福协会3500元资助做了截肢手术,选送了8位康复者到文山州皮防所实施了兔眼、面瘫、垂足矫治术,提高了部分康复者的生活质量。
五、3个康复村50名残老康复者的生活费由过去的每人每月30元提高到现在的每人每月152元,2个康复村列入小康示范村建设,一个村由广东汉达协会资助建设,目前三个村由省州县投资近300万元已通电通路,房屋改造正在建设之中,预计2007年底全面建成投入使用。
六、在做好以上综合防治和康复工作的同时,还为康复者办理户口本及身份证84户273人,3个康复村93%的康复者及家属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为减少歧视,所有麻风村的村名均进行了更改,使昔日的麻风村逐步与其它自然村一样得到了政府的重视及关怀。(洪炳和)
7-2个旧市通过消除麻风运动验收
为了加强麻风病的早期发现,促进云南省个旧市基本消灭麻风病的进程,实现彻底消灭麻风病的目标,在红河州皮防所专家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个旧市从2007年2至4月在全市5个乡镇开展消除麻风运动(LEC)。
2007年7月6日,由红河州皮防所专家深入现场,对所开展的乡镇消除麻风运动项目进行现场验收。个旧市从开展消除麻风运动工作起,成立州、市项目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在市、乡镇、村各级人员的共同参与下圆满完成了项目工作要求的任务。
这次“运动”由州皮防所专家和市专业人员分别到各个乡镇,对乡镇防保人员及乡村医生共计312名进行业务培训,宣讲开展消除麻风运动的目的和意义及具体实施方法,召开启动会,指导、培训、协调、督导、直接参与整个实施过程,充分利用板报、墙报、标语、横幅、宣传单等形式,宣传麻风病可防、可治、不可怕的知识,鼓励群众自报和互报,使广大人民群众了解麻风病早发现、早治疗、减少畸残、促进康复的重要性。
经过为期3个月的普查工作,共复查麻风治愈者109名,病人家属体检34名,提供疑似麻风线索13条,发现现症病人8名(其中单D治愈者复发1名、家属体检1名、线索追踪发现6名)。对查出病人及时给予联合化疗,3名畸残者发放防护鞋及拐杖用品。
皮防所专家在听取汇报和现场对病人详细询问及体检后,认为个旧市组织开展消除麻风运动项目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做到了层层有人抓,制定的措施有力,在短期内发现了不少病人,并及时给予治疗,对取得成绩给予充分肯定。指出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把消除麻风运动与平时工作相结合起来,加大宣传和查病力度,充分调动各级医务工作者积极性,将更多的潜藏病人找出来,及时治疗,为消除麻风病工作多做贡献。(翟红维张礼崇)
7-2麻风村病人用上了安全电
北流市麻风村位于四面环山的塘岸镇格山肚,居住着12位无家可归、年老体残的麻风病康复者,由于地处偏山野,生活用电一直都比较困难。
10多年前市皮防院从附近1公里外的村民家中用竹竿做电杆拉接功率较小的线路到麻风村,勉强维持病人的照明用电。但近年来有的病人用上了电饭煲,特别是去年10月南宁20多位大学生义工捐款为村民安装大功率的抽水机引自来水后,村内用电量加大,线路电压不够,电费较贵,经常停电。而且该线路电杆是多年前用竹竿架设的,比较低矮,存在着严重安全隐患,影响着病人的正常用电和安全用电。
北流市委、市政府最近开展“心系群众、增进感情、体察民情、为民谋利”主题活动以来,市卫生局领导深入基层、听民声、解民难,了解到市麻风村病人用电困难后,随即向市政府分管领导汇报,市政府分管领导十分重视,认为群众利益无小事,尤其是处于弱势群体的麻风病人。当即指示市供电公司尽快解决。
北流市供电公司领导把解决麻风村病人生活用电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民办实事好事的一项工程来抓,指定专人负责,派出施工队对麻风村供电线路进行实地探测设计,他们挖好柱坎,从外地运来了水泥电杆,用吊车架设电杆柱,拉接大功率电缆1000多米,还免费为麻风村病人安装电表。顶着烈日,经过二天的紧张作业,于6月14日顺利地完成了麻风村供电线路架设任务。
如今麻风村病人能正常用上安全电,用上了自来水和电饭煲,个个心里乐开了花,病人韦相安竖起拇指:“还是共产党好,人民政府亲”。北流市皮防院李桂深6.19收稿
7-2竹山县开展消除麻风病特别行动工作成效显著
经湖北省卫生厅批准,2007年5月11日湖北省十堰市麻防所在竹山县召开“消除麻风病特别行动”启动会。湖北省疾控中心麻风专家刘作圣、市卫生局副局长殷义选、市疾控中心副主任易卫兵、竹山县副县长丁亚琳及县卫生局等领导出席了启动仪式。县直医疗卫生单位、17个乡镇卫生院分管院长、防疫组长共计50余人参加了启动仪式。
5月31日前,全县各乡镇按照竹山县消除麻风病特别行动方案的要求,制定了本乡镇消除麻风病特别行动方案,召开了乡村医生培训会,明确了工作任务和工作要点。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办麻风病防治知识墙报20余期,对群众发放宣传单200余份。广泛宣传麻风病“可防、可治、不可怕”的知识。
6月份正式进入线索调查阶段,采取分片包干,责任到人,各乡镇防疫医生、村医组成专班,挨家挨户,按照一问、二看、三摸、四查的方法进行麻风病普查,重点调查愈后存活麻风病人及其家属、邻居、自然村人群,通过踏实认真地开展拉网式线索调查。截止7月10日,已确诊4例TT病人:其中3例新发病人、1例复发病人。确诊的病例均得到规范治疗。
竹山县消除麻风病特别行动启动后的短短时间内取得显著的成效,主要得益于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宣传发动充分,行动计划周密,措施得力。各乡镇卫生院落实到位,工作扎实,确保阶段性工作取得了实效。7月份市麻防所将一方面再组织专班对新发和复发病人家属、邻居、自然村人群、学校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另一方面县卫生局将对此项工作进行再督导,搞好专项工作资料的收集整理,确保8月份接受湖北省卫生厅、省疾控中心的专项验收。(周军何恒武)
7-2新年又现新疫情
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麻风病防治工作至1999年10月达到基本消灭标准后,近3年麻风病发现率又有上升趋势,发现率由2004年的0.02/万,上升为2006年的0.04/万,2007年春节后上班的第一天就接到游仙区麻风病健康教育试点乡(观太乡)防保站报告的疑似病例,第二天专业技术人员到该乡进行了临床、细菌检查和病理活检取样,确诊为BB型麻风病,及时给予MDT治疗,并做了该疫点普查。发现麻风病是一件大事,努力挖掘区内潜在病人,说明了我区麻风病防治工作领导重视,宣传到位,麻防意识增强。每发现一例新病人,MDT用药虽是免费,但是送药差旅费、病理活检、对症治疗、麻风反应及药物副作用反应的处理、材料建档、疫点普查等费用每人每年需多开支2千余元。(陆朝卫)
7-3安康市上半年新发现麻风病患者3例
2007年1-6月,陕西省安康市确诊麻风患者3例,其中多菌型2例,少菌型1例,分布于汉滨区和平利县。2例多菌型患者均为汉滨区关家乡农民。例1,男,23岁,病期15个月,所在村历史上无麻风病记载,家族中亦无麻风病史,2002年后一直在广东、深圳等地打工,打工期间发病而返回我院诊治。例2,男,74岁,病期25个月,同村2000年有过麻风病人,确诊后即被收住院治疗,2003年后转汉中,平时很少回家。1例少菌型患者为平利县城关镇二道河村农民,现年79岁,病史达19年之久,发现时患者已严重畸残,双目失明、手脚严重骨质吸收,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同村20年前有过麻风发病。
关家乡是安康市麻风高发乡镇之一,自1956年以来累计登记麻风22例,人口仅2万余人,登记麻风患者高于紫阳、白河、镇坪3县,目前有现症患者3例、监测患者3例,其现症和监测病人数高于本市其他各县,其麻风流行令人堪忧。近年来,安康疗养院每年坚持开展疫点调查和家属健康检查,发现了部分病例,但由于该乡经济相对落后,大多数劳动力外出打工不能落实体检,加之麻风潜伏期长,已感染的人在早期可完全没有临床症状以及麻风传播方式的不确定性,导致麻风的预防工作异常艰难。
近年来流动人口逐渐增多,因此对外出务工人员感染麻风值得重视。据广州市2006年报道:流动人口麻风发病占新发病人的73.3%,与北京市相近,低于上海市。表明在达到麻风病基本消灭标准的大都市,流动人口的麻风疫情流行形势相对较严峻。由于这一人群总体的经济、文化水平较低,自我防护意识相对薄弱,早期就诊率低,加之其流动性非常大,人口居住密集,居住环境差,一旦出现麻风病人,其传染性将相对增高。近年,安康市农村大批青壮年劳动力向东南沿海发达地区输出,目前已经出现感染病例,今后将如何在这部分人员中早期发现病人是麻防工作者面临的一大挑战。(陕西省安康疗养院)
7-3中国医科院皮肤病研究所专家到商洛考察
2007年6月25日,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一行16人,由王全佩主任带队,来陕西省商洛疗养院指导工作、免费义诊。
6月25日王主任一行早上6点从西安出发,9点30分到达陕西省商洛疗养院,开始了紧张的考察和工作检查,10点30分与医院领导班子成员进行了座谈,商洛疗养院院长李江鱼就医院的发展史、中韩合作项目和工作体会向大家进行了简要介绍。同时就思想与信念、如何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探索工作新思路等进行了一些必要的探讨。座谈会上李院长还向大家介绍了疗养院如何倡导干部职工向中外志愿者学习,学习他们默默付出,不图回报的无私奉献精神。学习他们不怕脏、不怕累、不分上下班的勤奋敬业精神。学习他们团结协作的优秀团队精神。皮肤病研究所的同志们对这次活动感触很深,认为是一次灵魂的净化,理想的升华。
中午中国医科院皮研所的同志们牺牲休息时间,在疗养院门诊部开展义诊活动,接诊40余人次,并免费发放了1000余元的药品,深受患者好评。(陕西省商洛疗养院)
7-3赣南行
我受广东汉达康福协会委托,从2006年12月15日开始到2007年2月13日止,用了将近2个月时间对江西省赣州地区16个康复村(除石城县,因该县不存在康复村)进行采访调查。我沿着当年红军长征走过的道路,走访这块用革命烈士鲜血染红了的赣南红土地。在这块红土地上,土地革命时期,毛主席、刘少奇、朱德等老一代革命家领导中国工农红军和赣南人民一道,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五次大围剿。从红色故都瑞金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革命斗争时期,赣南人民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十多万英雄儿女宝贵的生命。在中国历史上记载下永远光荣的一页。看今天的赣南,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赣南人民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加快了老区农业、工业、第三产业的飞跃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提高,从过去的贫穷转向小康。
可是,同样生活在这块红土地上的康复者,他们的生活又是怎么样呢?通过对赣南16个县市康复村的调查,康复者生活与社会上最低标准有很大的差别,有的县康复者连温饱都还没有解决,有7个县市生活费在每月40-100元,有7个县市生活费每月100-150元,瑞金市(每月300元)安远县(每月265元)两县市比较高外,其它14个县市康复者的生活费都很少(有调查表为证),住房除南康市、会昌县、安远县3个康复村建了新房(由澳门捐款所建)。其它13个县市康复村都是58年办村时建造的,大部分年久失修都是危房,还有6个县市康复者连生活用电都没有。康复者长期生活在又低又黑的破房子里,地处偏僻大山,交通非常不方便。老弱病残多,而且缺医少药、没有护理人员照顾,十分困苦。康复村本是就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是需要党和政府支持关心,需要社会关爱的群体,为什么连最基本的生活保障标准都达不到呢?康复者提出了一个共同的愿望,就是希望上级政府和全社会重视他们、关心他们、让社会都别忘了这个弱势群体的存在,多给他们一点关爱,希望更多的慈善机构帮助他们,让他们的晚年过得幸福。
我现在把调查表寄给你们,供参考,请中国麻协给康复者予以大力帮助,因为你们是康复者的最高领导机构,通过你们的支持和帮助,赣南老区康复者的生活可能会大大提高,我们代表赣南483名康复者向你们写信,谢谢!袁昌镇2007.6.14
7-3西畴县积极为麻风病残疾人办实事
2007年5月28日上午,云南省西畴县麻防站站长及县残联畸残鉴定科负责人等一行5人,前往何平、兴隆麻风康复村,为麻风病残疾康复者免费办理残疾证。
在西畴县卫生局的重视下,县麻防站积极争取,得到县残联的同意,决定为全县146名麻风残疾患者免费办理残疾证。5月28-29日,在2个康复村共调查44人,经过严格的调查测评,符合办证的30人,其中Ⅰ级8人,Ⅱ级15人,Ⅲ级7人,其余面上散在的麻风残疾人由县麻防站通知集中陆续办理。
残疾人证的办理,为进一步将它们纳入农村低保创造了有利条件,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使他们不再受到歧视,安心休养。此举深受广大麻风畸残者的称赞,并为他们送去了一颗温暖的爱心,使他们真切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爱。(吴成富)
7-4红河州2007年上半年新发现麻风病人31例
红河州是麻风疫情较重的地区,在云南省居第二位,截止2007年上半年,全州累计发现麻风病人3558例,有现症病人187例(含上半年新发现的31例)其中MB130例、PB57例。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切断传染源,是控制和消灭麻风病的重要手段。为了早日实现基本消灭麻风病的宏伟目标,上半年州皮防所领导班子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全州十三县市进行了疫村调查,并对屏边、建水、河口、泸西、个旧等5县(市)开展实施消除麻风运动,通过这次疫村调查和消除麻风运动,新发现麻风病人31例,其中:I型1例;TT型8例;BT型3例;BL型13例;LL型6例。自报2例;互报2例;疫村调查发现8例;消除麻风运动发现12例;门诊发现5例;接触者检查发现2例。从发现方式看,被动发现所占比例较大,需进一步扩大宣传力度,把麻风病“可防、可治、不可怕”的科学道理深入人心,消除人们对麻风病的歧视和偏见,能够主动就医或劝说他人就诊,或报病,同时明白早发现、早治疗的好处,避免因讳疾忌医而延误治疗导致残疾。
总的来说,我州麻风疫情还相当严重,要达到“基本消灭”还要作不懈的努力,离“消灭麻风病”的目标还有很大的距离,我们必须加快步伐,迎接挑战,为实现基本消灭麻风病作出应有的贡献。刘逢春红河州皮肤病防治所6.20
7-4陕西省肿瘤医院党员干部到商洛疗养院参观慰问
端午节前夕,陕西省肿瘤医院党员干部一行30余人,在党委书记周宝成的带领下,前往商洛疗养院参观学习,并慰问病人及中外员工。
6月16日下午他们参观了商洛仁爱康复中心,并与医院领导班子成员座谈,商洛疗养院院长李江鱼简要介绍了该院的发展史和中韩合作项目。肿瘤医院的党员干部普遍认为,麻风病人能有这样优越的生活和医疗条件,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的,商洛疗养院的职工和中外志愿者待病人如亲人,默默奉献的精神使他们敬佩,商洛疗养院领导班子成员解放思想,大胆创新,脚踏实地,一切为了病人,一切方便病人,一切服务病人的良好工作作风值得他们学习。座谈会后,肿瘤医院的领导对病人和职工进行了慰问,发放了2000余元的慰问品。(刘涛)
7-4富宁县皮防站深入部分乡镇开展麻风病巡回宣传活动
为认真做好富宁县麻风病巡回宣传工作,富宁县皮防站组织业务人员2007年6月3日、6月14日至24日,深入郎恒、里达、木央、田蓬、睦伦、板仑等6个乡镇及城区开展麻风病防治巡回宣传。
在整个麻风病防治工作中,宣传工作占主导地位,宣传工作不到位,麻风病人不易发现。为此,富宁县皮防站利用各乡镇赶集日,深入到群众,在街道设立咨询服务点,结合各种图片、画展及宣传单进行现场讲解、宣教。据统计,共发放宣传画700张、宣传单4500份、宣传挂图280余幅、义诊230余人次,受宣人数达8700余人次。通过加大宣传力度,使广大人民群众进一步认识、了解麻风病、皮肤病基本防治知识,并受到群众的好评和赞扬。(刘兰斌)
7-4恩施州举办麻风病防治知识培训班
2007年6月4-6日,湖北省恩施州卫生局举办了全州麻风病防治知识培训班。
各县(市)卫生局疾控科科长、疾控中心(皮防所)分管领导和麻防科科长县(市)级医疗卫生机构皮肤科医生、历年麻风病疫情较重的乡镇卫生院兼职麻防医生共80余人参加培训。培训班特邀请省卫生厅疾控处戴宪法科长和省疾控中心刘作圣讲课。通过培训,学员基本上掌握了麻风病防治知识,明确了各自在麻防工作中的职责。培训结束后,进行了理论测试,测试结果均在90分以上。(黄泽康)
7-4文山县采取有力措施落实皮防工作
为了落实省、州、县麻风病防治规划,文山县采取有力措施落实皮防工作。
一是成立了由县卫生局分管领导任组长的麻风病防治工作技术指导组,在县麻风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负责指导全县的业务工作。
二是县皮防站专业技术人员实行分片包干,责任到人,领导分片负责。工作任务与差旅费及工资挂钩,年终考核兑现。
三是制定了《文山县麻风病疫点及线索调查实施方案》,充分利用县、乡、村三级卫生防治网络在麻风病防治中的职能作用,明确了各级的职责任务,使防治工作有序开展。
四是实行统一的激励机制,对乡、村两级上报的皮肤病线索,每例奖励2元,确诊为麻风病每例奖励100元。
截止4月9日,全县发放宣传单1000余份,完成监测期病人家属体检85人次,发放麻风药69人次,发现新发病人3例。黄廷芳4.20
7-4福华国际社区康复部到洱源县开展麻风知识培训
2007年4月25-30日,福华国际社区康复部司占杰主任、张成民医生,与云南省洱源县疾控中心李桂科医生合作,分别到炼铁乡、西山乡、乔后镇开展麻风知识培训。参加培训的人员是镇乡卫生院门诊医生、住院部医生,防保站人员,村卫生室主任(防保员);镇乡妇联主席,村妇代会主任、宣传干事。办班3期,共培训人员81人。
洱源县历史上是麻风高流行地区,1953年在离县城60公里的炼铁乡境内建立洱源县山石屏疗养院(麻风院),历来收住病人462人,现留院疗养73人,与疗养院最近的镇乡还有乔后镇、西山乡。为了使麻风院周围的公众更多了解“麻风可防、可治、不可怕”的科学道理,消除对麻风的歧视与偏见,关爱麻风康复者,支持麻风防治事业,在这3个镇乡举办麻风知识培训班。通过培训使卫生院医生、村社干部、村医生掌握如何发现麻风疑似病人,并转到县疾控中心诊治;明白麻风现在很容易治愈,树立不可怕的信念;重视本社区的麻风歧视问题,并思考如何采取措施消除歧视、关爱麻风病人。培训班采用参与式的教学方法,学员们记得住,收到满意效果。
在镇乡的培训结束后,司占杰主任一行,又到洱源县山石屏疗养院看望了麻风康复者,对康复者进行眼、手、足自我护理的培训,对足底溃疡的给予清创护理、制作防护鞋垫,提供给康复者纱布、胶布、凡士林、眼药膏、手套等物品。(李桂科)2007.5.8收稿
8-1用爱托起人间天堂——记南丁格尔奖获得者泽仁娜姆
7月1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中国红十字会名誉会长胡锦涛为第41届南丁格尔奖章5位中国获奖者颁奖。长年工作在青藏高原、用慈爱之心呵护麻风病人的青海省同仁慢性病防治院主管护师泽仁娜姆获此殊荣。
泽仁娜姆同志自l989年参加工作后一直从事护理工作,先后在青海省黄南州河南县人民医院、青海省同仁慢性病防治院工作,在17年的临床护理工作中,他爱岗敬业,积极投身于护理事业的发展和维护、促进人民身心健康的各项工作中,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不想错失每一个帮助别人的机会”
“护士在藏语里的意思是‘伺候病人的公仆’,照顾病人是我应该做的。没想到会获得这么大的荣誉。”7月17日晚上,娜姆一宿没睡,脑袋里一直回放领奖的情景。“总书记对我说了两句话,第一句问我从哪里来,第二句希望我继续努力。”娜姆笑得格外开心。
“照顾麻风病人不害怕吗?”很多人这样问娜姆。在藏族的传统观念中,麻风病被视为“不治之症”。麻风病人普遍被歧视、被驱逐、被迫害。1994年,当娜姆调到青海同仁慢性防治院,开始护理麻风病人时,她的弟弟甚至扬言要和她断绝来往。
“因为病菌侵犯,有的病人严重毁容,但我从来不害怕。”对麻风病人,娜姆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情结。一次,她在菜场旁看到一个乞丐两眼凸出,嘴巴歪斜,很像麻风病的症状。她想等买完菜再问他的情况。没想到,等她从菜场出来时,乞丐已不见踪影。娜姆很后悔,责问自己为什么不第一时间去问,难道买菜比病人的生命更重要吗?从那以后,娜姆发现有麻风病人的线索,她总在第一时间排查、寻访。
“一连十多天不回家是常有的事”
有的麻风病人治愈后,有可能复发;一些偏远县乡还有许多没被发现的患者。为了减少传染源,娜姆主动担负起寻找麻风病防治线索的调查工作。青海省方圆几百公里有病人的县乡,都是她的阵地。各个县乡很分散,不少地方开不进汽车,娜姆经常步行几个小时,走家串户,寻找每一个线索,经常一连十多天不能回家。
有的病人不愿意让乡亲知道自己得过麻风病,对娜姆冷言冷语,甚至闭门不见。娜姆总是耐心等候,有时候在大太阳下一等就是几个小时。在随访中,她还当起乡卫生院的培训老师,教医务人员学习麻风的诊断知识,帮助他们建立每一个病人的病例档案。大部分麻风病人是失去劳动能力的残疾人,生活困难,娜姆及时提出,无人照顾的孤寡出院病人应接到防治院里来生活和麻风病人应列入政府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发放范围的建议。2005年在黄南州人民政府的关怀下,同仁慢性病防治院的病人都享受到了最低生活保障金。
“娜姆,你来啦,菩萨永远保佑你”
麻风病人的护理很特殊,由于身带残疾,又忍受不了社会上的歧视,大部分麻风病人终身不出院。医院划出一大片土地,盖了几排房子,为每个麻风病人安排一间,既是病房,也是宿舍。“我们医院像一个村子,病人和我们之间就像亲人,大家相处得很和睦。我们这里的病人还很长寿呢!”每天早上8时,娜姆到病区看望每一个病人,为他们送药,检查身体。更多的,是交流。“他们很孤独。不用心与他们沟通,是做不好护理工作的。”
病人可以在附近的地里种蔬菜,经常有人把收获的土豆、菠菜塞给娜姆。她心里暖洋洋的,却不忍接受。“种一次菜,特别辛苦,让他们留给自己吃。”一位藏族老奶奶在医院呆了十几年,无儿无女。娜姆每次查房时,总要跟她多说几句。知道老人喜欢吃酸奶子,她就定期送。每年春节前,她都为老人买新衣、送食品及生活用品。老人的眼睛不好使,只要听到娜姆走到身边,不用说话,老人便握住她的手说:“娜姆啊,你来啦,菩萨永远保佑你。”
在长期的高原麻风防治的过程中,她不断积极探索,总结经验,2000年她根据治疗过程中总结的经验撰写了《浅谈高愿麻风病人足部皮肤增厚及皲裂的家庭护理》一文,发表在《中国临床疾病防治与预防》一书上,并荣获了优秀论文奖。2006年1月她被提名当选为政协黄南藏族自治州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青海省同仁慢性病防治院2007年7月23日收稿
8-1-2汗洒深山路情系“麻风村”——记优秀军队转业干部林强
林强初次听说“麻风村”,是在2003年夏天。当时已经转业到四川省教育厅体育卫生艺术处当处长的林强十分爱好摄影,走遍四川每一个角落的他却因为没有人敢带路而始终无法接近“麻风村”。直到2005年3月,当地一个勇敢者带着他闯入了这个充满神秘和恐怖的地方。
“既然让我遇上了,如果不帮他们,夜里我会睡不安宁,心也一定会绞痛。”
“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症状是皮肤麻木、毛发脱落、感觉丧失,重者鼻塌眼瞎、手脚畸形、面目狰狞,被称为“世纪瘟疫”。四川省凉山州布拖县是一个彝族群众聚居的高寒山区,从奴隶社会、刀耕火种的生产条件一步进入现代社会。上个世纪六十年代,“麻风病”在这里盛行。政府一直采取各种手段进行救治。1963年,布拖县把全县300多名麻风病人集中在一个三面临山,一面临河的深山沟进行集中康复治疗,从此,阿布洛哈村形成。由于村民都是麻风病患者,村子也被叫做“麻风村”。
“去麻风村的路,是我这辈子走过的最艰险的路。”林强说,“路不到一米宽,路的外边是万丈深渊,路里边是千米高的岩壁,倾斜70度的流沙坡。”世界已经进入了21世纪的今天,竟然还有在原生态状况中生活的村民。虽然在进村之前已经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但得知全村基本上没有人识字,没有电,更谈不上办学和教育,尤其是看到村里健康活泼的孩子们那一双双无助无知的眼神时,林强的心深深地被刺痛了。
回成都后,林强立刻开始了他的援助行动。他说,“既然这群困难群众被我遇上了,我就有责任和义务来帮助他们。如果不帮,夜里我会睡不安宁,心也一定会绞痛。”
深山里的呼唤——“麻风村”第一次传出朗朗的读书声
通过和县教育局负责人的积极争取和反复努力,林强的行动得到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他争取到了从极为紧张的财政经费中专门拨付的20万元。2005年3月,学校终于破土动工。
学校没建起之前,林强还在忙着另外一件事——拓宽那条进山的艰险山路。他自己筹集了2万元钱,将原来半米多宽的山路拓宽到两米,好走多了。到村里面,林强就住在村里的保管室,把一张草席放在满地的玉米棒上,再铺上自带的睡袋,凑合着睡。半夜一翻身,玉米棒就在身下滚来滚去,老鼠更是在他头上窜来窜去。睡觉前林强都要戴上帽子和耳机,以防虫鼠的袭击。他开玩笑地说,自己睡着“大单间”,有张“按摩床”,还有“音乐伴奏。”
阿布洛哈村的小学校建成了,村民们将学校命名为“林川小学”。开学那天,林强把自己的三万元稿费加上朋友们的资助,共七万元钱物全部捐给学校,作为运转资金。他还特意还买了四十条红领巾以及“中队长”和“小队长”的袖标,使中国少年先锋队的种子在这里扎下了根。村里的34名孩子第一次走进了课堂,山沟里第一次传出了朗朗的读书声。而在林强来到这里之前,这些孩子们不知道镶着五颗五角星的那块红布是做什么用的,甚至没有听说过世间还有“老师”这回事。
捧出真心,赢得真情———他是“麻风村”老老少少的大亲人
阿聪尔聪是村里一位孤寡老人,无儿无女。林强第一次进村时,看见他穷得连一件衣服也没有,便立刻脱下身上的衣服给老人穿上。林强给他拍了一张照片,老人睁大眼睛,长时间痴痴地望着。那是阿聪老人生平第一次看见自己的模样。
今年四月,林强又去村里。知道阿聪尔聪的视力不好,他还为老人带去了手电筒。可村民们告诉他,老人有一次走夜路,掉下山崖摔死了。林强顿时失声痛哭,大声叫喊着:“他怎么会死呢?他怎么会摔死呢?!我们说好要再见面的啊!”第二天,林强拿着手电筒来到阿聪老人的房前,流着眼泪说:“阿聪大叔,我来晚了,如果早一个月把手电筒带到,你可能就不会摔下山去!我现在把手电筒放在门前,希望用它照亮你在另一个世界的路!”
2006年夏天,村里遭遇旱灾,粮食严重减产。林强用自己的一万多元钱,购买了8500斤大米,征集了1000多册书籍和100多套衣服,做通妻子的工作,把家里的DVD,彩电等带进了村里。一位60多岁的老人来领大米和衣物的时候,拉起林强的手,含着眼泪说:“你就是我的爸爸,妈妈!”村里的年轻人看到电视里外面的世界,问林强这是不是真的?林强揪心地回答:“是真的!以前外面跟这里一样闭塞,正因为有了发展,才成为现在的模样!党和政府一定会帮助你们过上好日子!”
林强无疑已经是这个村里最最重要的客人。村民由于闭塞和自卑,对外界向来具有很强的戒备心理。他们不希望自己被排斥。与其天天暴露在外界的目光中被瞧不起甚至引起恐慌,不如在自己的小山村里足不出户。但林强对于他们来说,绝对是个例外。林强自豪地跟我们说,村里的老老少少都和自己是一家人,甚至比亲人还亲。下山进村的路边崖石上,密密麻麻地刻着许多字。“感谢林伯伯,我们终于能上学了!”这是林川小学学生们写的。“林处长是好干部好领导,我们永远忘不了你!”这是村民们请人写的……“我感到非常不安,要求村民们把字涂掉。其实我做的都是些很平常的事,如果换作你们,也一定会这么做的。”林强说。
每次林强去麻风村,村里都像过节一样热闹:孩子们早早就在村口等候他们的“林爸爸”,见到“林爸爸”之后欢呼雀跃,争先恐后地为他捶腿,揉腰;村民们想杀一头牛(每次都被林强制止了),年轻人还要亲自上山去为林强捉“山野鸡”,据说这是彝族的“最高礼仪”。
一次林强进村,抱起一个最小的孩子,可突然间小孩嚎啕大哭起来。原来,小孩子发现林强头上有了白头发,他一个劲地喊着:“林爸爸,你老了!我不要你老!”为了不让村里的孩子们再伤心,林强之后每次进村前,都要染头发。村民们说,只要林强一走,孩子们没两天就开始念叨,不停地问大人,我的林爸爸怎么还不来?
林强:我还是原来的我,不要神话我,不要让我不快乐
“麻风村的事情只是被我遇到了。谁遇到都会为那里心痛,都会去帮助他们。归根到底,是麻风村净化了我的心灵。”当时为帮助麻风村修山路,建学校,林强并没有想到因为自己是党员才那么做,“那样做有为党做秀的嫌疑!”他说,“走在山里,和村民们在一起,你能感到那是一种道德力量的回归,能让他们穿上衣服,吃到大米,让他们这辈子第一次在相片里看见自己的模样,学到知识,了解外面的世界,直至产生走出大山的壮志,是我觉得最最快乐的事情!”
现在,林强在几天之间成了万众瞩目的明星,全教育厅的人,全省的人,全国的人都把他当做了学习的对象。面对荣誉,林强声音高了:“荣誉它唯一能代表的东西就是过去!我希望我喜欢做的事情,要做的事情不会因为有这个‘先进’的光环有所改变,希望媒体能让我保持我原有的快乐!”
林强是个真男人。他的质朴,他的深沉,他无边的大爱,他真切的性情……无时无刻不在散发着责任的力量。是的,就像他说的那样,自己只是做了良知使然的一点小事情。他把心交给了高山,把爱留在了村庄,把责任付与了一群群无助的学生。在他身上,我们真实地看见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形象——与基层群众情同手足,竭尽自身的力量为他们带去光明和希望。
林强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一个个鲜活感人的故事,一项项傲人杰出的成绩,他所做的一切蕴涵着极大的人格魅力,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所该崇尚的高洁灵魂,是我们每一个人应该倾慕和追求的人生信仰。
作为军人,他曾是两次打破四川省田径五项全能纪录和全军十项全能纪录的优秀运动员;
作为军转干部,他曾九次走进麻风村送吃送穿,播洒着真情与关爱,全村的孩子们都亲切地叫他“林爸爸”;
作为普通共产党员,他拼尽全力,多方求援,在偏远贫困的落后山区创办学校,“山上村小”的师生称他为拯救心灵的“活菩萨”;
作为公务员,他是忠实于本职工作,多才多艺、综合素质优秀的“全能处长”。
作为丈夫,他是妻子眼中的一座大山。高山寡言,但很厚重。……
他就是林强,四川省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他的责任在心中,情怀在山里,口碑在乡间。他是优秀军转干部的代表,他是出色共产党员的模范。
8-3云南省麻防工作者齐聚丘北县参观皮防站
2007年云南省AIFO项目(中意麻风合作项目)试点工作小结会议于7月10-11日在文山皮防所召开,参会的有项目援助方大卫•欧契尼先生、云南省疾控中心杨军副主任以及各地州卫生系统分管皮防领导、麻防现场工作者共70余人。会上,各试点县纷纷作发言交流。丘北县皮防站作为优秀试点县作了汇报发言,并得到了来自全省各地的专家、同仁们的一致好评,在杨军副主任的倡议下,与会者全部同意于7月12日到丘北县皮防站参观学习。
经过紧张有序的准备,7月12日上午11时,70余人步入皮防站业务综合楼进行参观,站领导班子分工有序,逐一为大家介绍,到资料室后,专家们分别对病历、挂图、日常工作资料、培训、宣传、行政行文、项目资料、日常管理制度等等进行参观学习,不少人纷纷摄录备用,更有多人现场对各种资料索要,有求者在条件允许下,都给予满足。经过一个多小时观摩,无论从政府重视角度、单位自身内部的管理,来自各地的麻防专家们都赞不绝口,纷纷表示此行受益匪浅,回去后根据地方实际情况效仿丘北县皮防站,并留下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近年来,丘北县皮防站在县委政府、县卫生局高度重视和领导下,取得了可嘉的成绩,连续五年发现麻风病人居全州第一,各项任务、指标无论省州县考核都给予高度评价。站领导班子带领全站人民兢兢业业,勤奋踏实为丘北县皮防工作开创崭新的一页。(唐修亮)
8-3广南县皮防站加大新发现麻风病人工作力度
云南省广南县辖18个乡镇174个村民委(社区)、3023个村民小组,76万余人,据历史资料统计,18个乡镇中均有麻风病例存在,截至2006年底,全县累计发现麻风病人1493例,患病率为0.74/万,属低流行区。
从八十年代以来,广南县人民政府十分重视麻风病防治工作,广南县大部分乡镇麻风病的发病已逐渐减少,但仍有少数乡镇麻风病的发病率在中、低流行区中徘徊,全县近三年来,平均新发现麻风病15例,严重地制约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为切实消除代表着“贫穷、落后、愚昧与不文明”象征的麻风病,广南县皮防站干部职工,在认真贯彻落实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文山州麻风病防治规划(2006-2010年)的通知》精神的同时,为把防治工作落到实处,制定了《广南县麻风病防治规划》,在全站干部职工中,齐唱“预防为主、科学防治、巩固成果、持续发展、力争消灭”的战歌。把发现麻风病人列入工作重点,加大防治队伍建设和经费投入,扩大包围圈,将全县18个乡镇划分为七个片区,制定各项考核指标,实行任务与经费挂钩,定点管理、责任到人要求,在前三年平均新发现麻风病人15例的基础上,2007年度,力求新发现麻风病人38例,为实现目标,在财政无专项经费的前题下,单位控制其它业务开支,预算经费近2万元,用于麻风病防治工作的业务发展专项支付。经充分酝酿,达成共识,徐光恒站长与各片区麻风病防治专业人员签订2007年麻风病防治工作责任目标书,为突发早期高质量发现麻风病人指标,在18项考核指标中,将新发现麻风病人工作作为重点奖励指标,在片区中多发现一例、将120元,完不成任务指标数一例扣工资100元。工作在有序的进行中,为确保新发现麻风病人指标的突破,具体措施是:一是加大宣传力度,使公众对麻风病的知识知晓率力求达70%以上;二是投入经费,发放宣传单、宣传画、村民会议宣传方式以乡镇为中心向村民小组辐射、覆盖率力求达100%;三是以乡村医生为纽带,动员全社会参与,积极提供可疑线索,加强对可疑线索全面追踪,不留后患;四是对重点疫村和现症病人村寨,组织专业人员开展全面普查工作;五是对全县所辖区的非疫村居民人口总数中抽取15%作重点体检促进早期发现麻风病;六是完善督导制度,除加强对片区麻风病防治专业责任人员跟踪问效外,对基层防疫网的业务指导及培训工作。(柏富强)
8-3湖南永顺县开展娱乐场所服务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培训
湖南永顺县位于湖南省西部,湘西自治州北部,国土面积3810平方公里,辖30个乡镇,总人口49.4万,全县以农业和旅游业为主,县城有宾馆、旅店73家、美容美发厅43家、茶歌厅10户,娱乐场所从业人员约1200余人。永顺县自199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以来,累计登记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19例,以血液和性接触为主要传染途径,2006年报告6例。
永顺县皮防所所于2007年4月9日到12日在县城了开展中国麻风防治协会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安排性病艾滋病防治专业人员4人,分成2个组,对县城15家娱乐场所102名女性服务工作者进行了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集中培训和宣传教育。主要讲述性病防治基本常识,重点讲述了艾滋病可以预防,怎样预防、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特别是正确使用安全套预防艾滋病经过性接触传播。对参加培训的15家娱乐场所的102名女性服务人员讲述了如何正确使用安全套的方法,每人发放安全套2合,误工费10元。对已培训的15家娱乐场所工作人员每人发放了1份艾滋病防治知识小册子及娱乐场所女性服务人员保健手册,并在15家娱乐场所醒目位置张贴艾滋病宣传画两张。
培训前对县城15家娱乐场所102名女性工作人员进行了艾滋病、性病防治知识问卷调查,及格39人,及格率38.2%。培训后,完成了102份问卷,及格人数78人,及格率76.4%,比培训前提高了38.2%。15家娱乐场所均张贴了宣传画,张贴率达到100%,达到了项目预期目标。
通过培训我们体会到:性传播是艾滋病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娱乐场所女性服务人员是艾滋病经性传播的高危人群,通过对她们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培训,并免费发放宣传资料及安全套是预防艾滋病性传播最有效、最重要的措施之一,可以在很短的时间里提高这一群人艾滋病预防意识,了解艾滋病防治基本知识,效果好,成本低。这一项工作社会敏感度高,大面积集中培训难度大、成本高、实施难,采取分家逐户小范围集中培训效果好、易实施。(永顺县皮防所)
8-4四川皮研所专家为中央林强先进事迹采访团讲麻风
2007年7月13日上午,中央宣传部和总政宣传部组织的林强先进事迹采访团及四川新闻界80余名新闻记者,为采访好林强先进事迹,专门在锦江新世纪酒店召开通报会。四川省委宣传部特请了省皮研所王荣茂副书记为参加座谈会的领导和记者们讲解麻风病的基本知识,受到欢迎。
专家为中宣部、总政宣传部及四川省委、成都军区宣传部组织的林强先进事迹采访团着重讲解了人们为什么对麻风有恐惧心理和麻风病的传播途径等基本知识。专家从人们认为传染性大到仅只有2%的易感人群;从“不治之症”到有效的药物治疗;从畸形恐惧面容到早发现早治疗就不会畸残;从人们歧视和偏见到今天的社会重视和关爱,患者享受普通人一样的权力和义务,只有早发现早治疗,服药一个礼拜就可杀死体内99%的细菌等基本知识作了介绍。专家希望人们要科学对待麻风,认识麻风,不要谈“麻”色变,歧视麻防工作者及患者。短短的几分钟讲解,使现场的领导和记者们对麻风有初步的认识,为采访团走进布拖麻风村消除了心里的恐惧。(四川省麻协)7.24
8-4WHO西太区官员考察四川麻风
WHO西太区项目官员S.Barna等一行三人,在中国医学科学院皮研所副所长张国成教授的陪同下,于2007年7月8日至15日到四川考察麻风防治工作.在成都的汇报会和座谈会上,四川省皮研所负责麻风防治工作的王荣茂副书记向考察组介绍了全省麻防情况.省卫生厅疾控处负责同志均参加了汇报会和座谈会.
WHO考察组还深入基层到疫情较高的凉山昭觉县美姑县麻风村及防治现场,查看了16名病人和走访了许多村民,考察组对四川的麻风工作十分满意,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图为WHO专家在皮研所检查病人治疗情况。王荣茂2007.7.17收稿
8-4防洪不忘康复院
近一个月以来,开远市由于大雨连降,有的地方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水灾,这一现象引起了市委市政府以及各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我院的康复院因远离市区,病人的安危牵动着市卫生局党政领导的心,2007年7月30日在市卫生局文静副局长的安排下,疾病控制科施文兴科长,皮肤病防治院王永庭副院长,办公室主任刘美莲等一行四人,冒雨前往中和营乡、大石洞麻风康复院进行防洪安全检查。
在这次防洪检查工作中,发现多起安全隐患,因检查工作及时,发现问题立即采取处理措施,没有造成任何人员和经济损失。开远市皮肤病防治院2007年8月2日收稿
8-4花垣县皮防所举办娱乐场所服务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培训班
湖南省花垣县累计发现HIV携带者3例(2004-2006年各一例),县政府和卫生局非常重视,县人民政府成立了艾滋病防治小组,县级医疗机构建立了艾滋病初筛实验室。今年5月县皮肤病防治所根据中国麻风防治协会的要求,举办了娱乐场所服务人员艾滋病防治知识培训班。培训了县娱乐场所(金色阳光、太阳城、吉龙缘、大浪淘沙、水木清华)100名女性服务人员。由县皮防所石邦龙所长使用光碟和宣传手册授课,宣讲艾滋病防治知识,发放每个学员宣传画1张,贴于自己工作的场所,宣传扑克牌每人1副(总计100副),安全套400盒盒艾滋病宣传手册一人一套。
培训前后进行了知识测验,培训前测试成绩平均50分,及格率30%;培训后测试成绩平均90分,及格率100%,娱乐场所宣传画张贴贴率100%。
通过这次艾滋病知识培训,提高了服务人员对艾滋病的认识,也通过她们让更多的人了解艾滋病,同时提高了少数民族地区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参与意识,阻断传染来源,降低感染机会,广泛深入持久开展艾滋病防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8-4一位康复村老师的话
我在康复村新建的小学工作不到半年,却已经跟村里的村民和小孩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他们就是我的家人,跟他们生活在一起是幸福快乐的。
有一次,我进城回家处理了自己的事情,一大早就要忙着赶回村里去,一则很想念村里那群可爱淳朴的孩子,二则进村的山路崎岖,下车后要走6个小时的山路才能到达。我自己都不敢相信自己的毅力,从小就在县城长大的我,居然在如此的艰苦的环境中生活了半年之久,而且感觉村里学校已经是我的家,离开之后总有一丝牵挂。那天我背着简单的行李在山上走了将近三个小时,年轻的我也不胜体力的消耗,骄阳晒的我的皮肤火辣辣的,满头大汗。在漫无人烟的山路上,感觉人更加孤寂,心里更加渴望见到那群孩子们活泼的身影,他们纯真的笑声。
终于到了邻村的村委处,工作人员从我白皙的皮肤看出我原来是城里的小少爷,心疼的把我叫进屋里吃饭歇脚。面对他们如此的热情,我不客气的进了他们的屋子。热腾腾的饭菜上了桌,肚子在这个时候刚好咕碌碌的响开了,我正举筷享受美餐时,突然感觉屋外的墙角处有几个小脑袋在晃动,我抬头一看,没人。或许是我的心理作用吧。主人看出来了,说:“是山里麻风村的娃娃们,很早就到了,一直躲躲藏藏的”。“是他们,真的是他们!”我有些兴奋,看着碗里香喷喷的白米饭,我高兴地朝外面喊:“快出来,快出来,过来吃点东西!”,“不行,不行,他们是康复村的人呀!”主人连忙制止了我,我愣了一下,愕然地看了一下主人的脸,对他的话有点不知所措,孩子们可是听见的啊!孩子们迥然的走出来,大的一个说:“不吃,不吃,我们不饿”。“哈哈,好,好!”主人脸上露出了扭曲的笑容。我奇怪当时自己怎么没有爆发我的愤怒,只是心里一阵莫名的悲哀,什么话也没有说出来。我只是丢下筷子,拉着我的孩子往村里走了。赶路的时候,我紧紧拉着孩子们的手,希望为刚才他们所受的伤害弥补一点点温暖。为什么面对这样的事情我无能为力,尽让他们忍受这样的侮辱,一把无形的刀刺在我心膛,好疼,一股无形的压力让我好累好累。(许显凤记录,摘自《汉达通讯》2007年4月,第三期)
祖孙三代情系“麻风村”
从藤县角嘴码头乘船直下,约40分钟后,便到了塘步镇禤州村上东片四禾自然村的木头冲,步行10分钟后,便可看到绿树丛中的一幢白色的水泥楼,在这儿,住着8位几乎与世隔绝的麻风病痊愈者,在几十年的凄苦生活中,无数的人向他们送去了许多的关怀和温暖,而最让他们感动的是禤州村里祖孙三代关心、帮助他们的许多感人事迹。
爷爷祝兰新:他们是可怜的人
祝兰新出生于上世纪初,那时,禤州村是一个孤岛,村里人几乎都是以打鱼为生。解放后,祝兰新家依然很穷,家里最值钱的就是一艘小木船。1952年,藤县开始普查麻风病,并把40多位麻风病人进行集中隔离治疗。由于当时人们对麻风病的认识不足,加上没有特效的药物进行治疗,人们视麻风病如瘟疫,不久,有关部门把这些麻风病人集中到交通不便、远离人烟的禤州村上东片四禾自然村的木头冲里,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木头冲里的麻风病人最多达98人,依靠政府拨给的400亩山地和2亩多水田,这些麻风病人开始了长达几十年的艰难困苦的生活。在祝兰新的村子里,有许多人的山地在江对面的木头冲里,但是,村里人都不敢到冲里去砍柴或摘果,放牛的人远远看见了麻风病人,总是绕道而行。对麻风病的无知和恐惧,使许多家长还经常告戒自己的孩子,千万别到木头冲去,否则,得了麻风病就只有死路一条。因此,木头冲几乎成了与世隔绝的地方。
祝兰新是一个善良的人。他耳闻目睹村里人对麻风病人的歧视和冷漠,多次看见这些可怜的人翻山越岭2个多小时到县城去购买日常用品,他心里动了恻恻之心,于是,祝兰新摇着小木船,到木头冲里的岸边,主动请麻风病人到船上,开始,麻风病人像看外星人一样看着祝兰新,不敢上船,在祝兰新的再三热情招呼下,才敢上船。此后,祝兰新成了这些麻风病人最亲近的人,他们把祝兰新看成了自己的亲人,有什么开心事与祝兰新说说,有什么困难也总是放心请祝兰新帮忙,这一帮忙就是几十年。1993年,90高龄的祝兰新因病去世了。
父亲祝耀生:牢记父亲临终前的叮嘱
祝兰新在临终前,再三交代儿子祝耀生,要继续帮助这些麻风病痊愈者,祝耀生噙着泪答应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世界卫生组织利用利福平攻克了麻风病,木头冲里的麻风病人的病情都得到了治愈,不会再传染于人。但是,由于麻风杆菌的疯狂侵蚀,使得许多病人的五官、四肢出现了萎缩、残缺,一些人的五官变得异常丑陋,一些人的手掌、脚掌出现了残损甚至没有了。这些有别于常人的现象,使得许多人对麻风病痊愈者仍存戒备之心,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还有不少人拒绝与麻风病痊愈者握手,同坐,有些熟人甚至不与打招呼。在这种情景下,祝耀生接过父亲祝兰新的摇浆,开始为麻风病痊愈者上街购物。笔者问祝耀生,你不怕得麻风病吗?祝耀生笑呵呵地说,我父亲接触麻风病人几十年,都没有传染上,怕啥?能为别人做点好事,心里开心啊。为了使孩子们从小对麻风病有个正确的认识,祝耀生经常向孩子们灌输麻风病的防治知识,而且鼓励孩子们利用寒暑假的时间到木头冲里为麻风病痊愈者砍柴、打水、种菜……在祝耀生的言传身教下,孩子们都很尊重麻风病痊愈者,村里人也开始接纳了,到木头冲里砍柴、放牛的人慢慢多了起来,不久,从龙圩、赤水、人和、南安等地的圩渡船也破天荒停在木头冲的码头边,让麻风病痊愈者上船了。
孙子祝健文:成了皮防院的医生
在父亲祝耀生的教育下,祝健文从小就同情麻风病痊愈者,这些麻风病痊愈者尽管已经康复,但是,仍有人的伤口还有溃疡,需要经常消毒,还要经常进行检查。看到这些情景,祝健文萌发了学习皮肤防治知识,以后可以更好地为他们服务的念头。于是,1993年,祝健文进入了合浦卫生学校皮防专业班学习。当时,这所学校是区皮研所和合浦卫生学校联合举办的,是全区最后一班。在学校里,祝健文虚心学习,系统地掌握了有关麻风病的防治知识。1996年毕业后,祝健文分配到藤县皮肤防治医院(简称藤县皮防院)工作。祝健文经常和院里的领导及医生到木头冲,为麻风病痊愈者检查身体,为他们消毒、上药,还经常陪他们聊天,给他们讲外面精彩的故事,鼓励他们坚强地活下去。为了使更多的人来了解、关心他们,祝健文通过联系自己的同学及朋友,多次组织爱心送温暖活动,使这些老人享受到更多的社会温暖和关爱,他们的性格逐渐变得开朗,不再关闭自己的心灵。
今年近80岁的李某高兴地对笔者说,自己到木头冲已经50多年了,妻子和孩子从没有来看望过自己,迫于社会舆论的压力,妻子还带着6个孩子嫁给了他人,失去亲情的痛苦使自己的脾气变得很坏,不愿意和人多说一句话,但是,祝家三父子多年的真诚关怀,温暖了自己的心灵,现在,自己已经能坦然面对这些往事了,不再耿耿于怀。今年76岁的吴某说起吴家三父子,激动得热泪盈眶,他说,上世纪七十年代,他发高烧,被同伴抬到岸边,叫了10多艘船,人家一看是麻风病人,害怕得掉头就走,一直等到半夜,也没等到一艘船愿意载他上县医院看病。祝兰新听说后,二话没说,驾着小木船过来,奔波一个多小时,连夜送上县城看病。
祝健文说,这些麻风病痊愈者到现在只剩下8个,年龄最大的已经85岁,最小的65岁,他们都已经进入风烛残年了,耕种已经非常吃力,现在他们只能依靠民政部门发给的130块微弱补助生活,生活是非常困难的。自己做的事情其实是微不足道的,希望社会更多的人来关心、帮助他们。陈红梅
藤县基层办139774733222007.7.17收稿
春风吹暖“康复村”·
在藤县塘步镇禤州村一个叫木头冲的山冲里,聚居了一群来自不同地方,因染上麻风病而走到一起的老人。虽然他们的病情均已痊愈,也还是遭受不明真相的世人歧视。病愈之初,正当他们满怀喜悦之情返回家乡之时,亲属及村里的群众并没有接纳他们,甚至将他们赶出家门。迫于种种的压力,他们不得不离开自己的亲人,重新返回曾经被视为“死亡地带”的麻风病人聚居点。几十年过去了,在各级党委、政府以及社会团体和爱心人士的关怀帮助下,他们的生活环境和生存质量都有了很大的改变。亲人的冷漠与热心人士的关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久前,笔者到康复村采访,得以近距离走进他们的生活,这群几乎与世隔绝的老人的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一个沉重的、令人深思的社会问题。
从藤县水巷口码头乘坐机动船沿西江下游而行,大约40多分后,便看见左侧山腰上一幢孤零零的两层楼房,洁白的外墙在青翠起伏的山岭中格外显眼,楼顶上飘扬着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每天,万绿丛中的红旗都吸引了不少江面上来来往往的客船、货船,许多人会到甲板上驻足观看。下船行走10分钟左右,便来到了与苍梧县相邻的禤州村木头冲。在木头冲上游400多米处,成立有专门给这些麻风病人治病的分界医院,50年代初,藤县开始对全县的麻风病人进行普查,并进行集中隔离治疗。外界称这儿为“麻风村”,为了尊重和保护麻风病痊愈病人,后来,上级称这儿为“康复村”。过去,由于人们对麻风病传染性的认识不足,使得普查出来的90多个麻风病患者不但要承受疾病的痛苦折磨,还要承受世人歧视和无情的驱赶,数次搬迁才搬到这个远离人群居住点的山沟里定居。1959年,藤县人民政府把原属禤州村的400多亩山地和2亩多水田划给他们,依靠这些山地和水田,以及民政部门发给的微弱补助,这里的病人开始了几乎与世隔绝、自给自足的生活。人数最多时,有98人居住,目前,除了少数病情不重的病人康复后得以返回原籍居住外,绝大部分人只能住在康复村,直至终老。目前,康复村只剩下8人,年龄最小的已经近60岁,最大的85岁。
1986年,藤县皮肤病防治医院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麻风病治疗方法,使居住在这里的病人100%得以痊愈,不再传染于人。但社会的偏见及歧视,除了病情较轻的少数几个得以返回原籍外,多数人都被亲人拒绝重返家乡,无奈之下只得重回康复村,默默承受着身体残疾和失去亲情的巨大痛苦。
备受压力被无情驱逐
今年已经85岁的李大爷说,普查得出麻风病的那年他已经40多岁,已育有6个子女,怀着恋恋不舍的感情他离开了年轻的妻子和年幼的孩子来到了康复村。由于麻风杆菌的疯狂侵蚀,李大爷的五官被严重扭曲:双眼由于视神经受到破坏,不能眨眼,眼里经常泪水涟涟;鼻梁塌陷了;嘴巴歪了;脸上的皮肤像纵横的山谷。80年代初待他麻风病痊愈后,妻子和孩子都看见他都很害怕,无法接受他,村里人看见他也是纷纷躲避。迫于社会压力,妻子和孩子狠心拒绝其返乡,村里有些人还用恶毒的语言咒骂他,甚至还用木棍驱逐他。思家心切的他近几年也曾回过家,可到家后,儿孙们都不理睬他:不叫他;也不让他吃也不让他坐。默默在村外坐了很久后,李大爷只好黯然回到康复村。虽然打那以后,他最小的儿子曾两次到康复村来看望父亲,但其他亲人从没来看过他,节假日也没有人想起他,那种当他不存在的冷漠态度,叫李大爷伤心欲绝。每每谈及此事,李大爷总是老泪纵横。
郑振奇1977年从平南乘小木舟漂到藤县。他说,自己是如何得麻风病的,至今也不清楚。当时,初中毕业的他回家务农没多久,便发现自己脚底穿孔,做工不方便,后来发展到不能下地干活,继而出现皮肤麻木、变厚、颜色变深。生产队的人知道后,就开始给他及家人施加压力,要家里人赶他离开,否则,全村人将乱棍打死。迫于无奈,家里人只好找来小木船,装上一些大米,咸卜,放了一床被子,轰他上船,任其在江上漂流,让他“吃完船上的东西后,漂到哪里就死在哪里。”次日,郑振奇随船漂到藤县,过往的船只一看到他的情况,就用竹竿撑开他的小木舟,驱赶他离开,既不让他靠岸,也不让靠近船只。当漂到当时靠近西江边的藤县分界医院时,在医务人员的救助下,郑振奇才得以上岸治疗。尽管郑振奇表面看来比别的村民乐观一些。但说起漂泊的日子,悲伤的泪水挂满脸庞。在他的叙述里,一旦被发现是麻风病人,面临的就是无情的驱赶、关押,甚至被活活烧死。大部分麻风病人为了生存,都不得不逃出村外,过着悲惨的、与世隔绝的生活。
杨大爷说,康复村三面环山,一面临江。山上杂草丛生,几乎不能行走。过去,病人是不允许出村的。为了预防部分病人外出,医院在山上用木头搭了两道门,禁止病人跨越这两道门以外的地方。自从病人痊愈后,这种限制已经被解除。但村民上街时采购生活用品时,还是被人在背后指指点点,被骂为“麻风佬”。指点的人群大多数是中老年人,甚至有的视之如瘟疫,远远看见就避之绕道。杨大爷说:“疾病给我们带来的痛算不上什么,人们鄙夷的目光才是我们最大的痛!”近几年来,村民们都已年老体衰,耕作已很吃力,只能在屋边种些蔬菜补充日常所需,平常的生活用品只得每月从有限的补助中花费60元请人划木船帮忙采购。
生活艰难的凄凉晚景
在康复村,除了个别病情较轻的病人治愈能回家外,剩下的村民大多是被亲人抛弃、被社会歧视而留在村里的。他们在这里更像是一家人,无论谁病逝或自然死亡,都由村民将遗体安葬在附近的山上。
龙大爷说,如今这里的每位村民年事已高,如有哪位村民去世,也是由他们几位来操办后事,“如果还能抬得动,就可以把遗体安葬得远一些,实在抬不动了,只好就近甚至就地安葬。”谈到自己的明天,龙大爷说,年轻时,还可以种些粮食和蔬果,自给自足,互相扶持。随着年纪越来越大,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了,如今基本还能自己弄点吃的、洗衣之类体力较轻的活。“在世的日子越来越少了,过去论年,现在论天了。有朝一日如果实在动不了,只好听天由命了。”
至于最后一位死去的人如何安葬自己,那是谁也不敢想象的事情。和他们谈起的时候,他们的脸上也是一脸无奈,从他们的沉默中,感受到一种沉重。
康复村的每一位村民,身后都有着让人触目惊心的经历。平时,除了定期为他们作康复检查的藤县皮肤病防治医院的医生外,几乎没有外人进入过他们的生活。在长期与世隔绝的生活中,他们逐渐变得麻木、冷漠。在长期与世隔绝的生活中,人们逐渐的把他们给遗忘了:他们没有居民身份证,甚至被剥夺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在经年的孤独和寂寞中,他们渴望被关怀,渴望被尊重,渴望融入社会这个大家庭之中,使他们能享受到正常人享受到的快乐。
以身试“麻”消除误会
在康复村里,我们听到最多的词是“感谢苏院长、感谢霍书记”。村民们口中的苏院长就是藤县皮肤防治病医院院长苏汉清,霍书记则是藤县文体局党组书记霍战平。
从1981年开始,苏汉清就坚持每月数次到康复村为病人看病、检查身体,这一走就是20多年。苏汉清说,麻风病虽然是传染病,但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可怕。随着医学的发达,麻风病已经可以在家接受治疗,不需要隔离治疗。1985年后,康复村不再收留麻风病人。苏汉清在下乡工作中,总是多方宣传麻风病防治知识,并千方百计消除人们的误会。
1985年,有一名韦姓中年男子染上了麻风病,乡里乡亲都感到非常恐慌。该中年男子的妻子,更以麻风病会传染给家人为由,将丈夫赶出家门。苏汉清上门为该男子治疗时,家里的人就要求将病人送到康复村。苏汉清对韦某的妻子说:“放心吧,现在这种病不会传染的了。”没想到,韦某的妻子对苏汉清说:“你认为麻风病不传染,你和他吃一餐饭看看?”
为了打消病人家属的恐慌心里,也为了消除村里人的误会,苏汉清决定在韦某家吃饭。饭菜做好后,苏汉清叫上韦某的邻居、叔侄等人来吃饭时,竟然没有一人敢靠近。苏汉清就和韦某的儿子陪韦某吃饭。席间,韦某开始战战兢兢地用公筷夹菜,苏汉清对他说不用,就像平常人一样得了。韦某的妻子则用怀疑的眼光站在门边看着他们吃饭。开始韦某的儿子还有点害怕,看到苏汉清和自己的父亲有说有笑,他也放下心来吃饭。饭后,韦某的妻子终于相信了苏汉清的话,不再赶丈夫出门。还感动地说:“谢谢苏院长,救了他,也救了我们一家。”村里的人从此也不再风言风语了。
春风吹暖“康复村”
霍战平是从苏汉清口中了解到康复村情况的,霍战平被那些麻风病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生命的敬畏,和在艰难处境中坚强执著地生活的精神而深受感动。霍战平决定尽自己绵薄之力,为改善这些老人晚年生活做点实事。2004年11月1日,霍战平便定期跟随为麻风病痊愈者检查身体的医生们到了康复村为村民做点事。几座破旧的泥砖瓦房、村民无神的目光,触动了霍战平,当他用相机为村民照相时,遭到了敏感、自卑的老人的抗拒。
为了让社会上更多的人了解康复村,此后的他与藤县摄影协会的其他影友们无数次自己掏钱包租小木船去康复村,为村民们带去衣物及日常用品等,还坐下来耐心倾听每位村民的心声。在他和影友们的努力下,老人们终于被他们的真诚感动,每次见到他们来,总像见到久别的亲人一样,康复村里满是欢声笑语。霍战平很感动,他觉得自己有责任有义务为这些老人做点事情。为此,他多次组织县内摄影爱好者到康复村拍摄照片,并把这些照片装订成册,在县内进行大力宣传;他还把这些照片放到了网上进行宣传,呼吁社会各界热心人士关爱康复村。2004年3月份,国际助残民间组织汉达康复协会在南宁开展主题为“麻风病痊愈者尊严、尊敬日”的宣传活动,霍战平自费赶赴南宁,将自己精心制作的图片和资料带到现场,并作了题为“社会不应有被遗忘的角落”的演讲,霍战平以自己多次亲历现场的感受,饱含深情的讲述康复村的历史,听众无不为霍战平的真诚而感动,大家给了他阵阵热烈的掌声,国际汉达康复协会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了霍战平为麻风病痊愈者所作的贡献。
霍战平的努力没有白费,在他的多方宣传、呼吁下,藤县政协委员及社会各界老板捐款5000多元,其中单政协委员秦福新一个人就捐了2000元;网友“静静的河”从网上看了图片介绍后,给素昧平生的霍战平寄来2000元;藤县新度“两广”佛堂捐赠了一台25寸康佳彩电、VCD;藤县新华书店捐赠了一套卫生电视接收器;藤县文化娱乐行业协会和藤县皮防院、藤县摄影协会捐赠了电话机、收音机、书籍及中秋月饼;国际汉达康复协会购买了大型水箱,通过从山上引水到水箱再由水箱通往各人居住的房子里,还捐赠了一批轮椅、拐杖,从2005年开始,还赞助了1500元给3个麻风病痊愈者家庭贫困子孙作入学费用;国际汉达康复协会还组织志愿者到康复村为老人们修指甲、检查溃疡伤口及上药。西班牙ANESVAD基金会汇来了1.5万元给霍战平,作为康复村用电项目费用。2004年年底,康复村的老人们搬入了一座漂亮的钢筋水泥楼居住,不用再担心风吹雨淋了;不久,县电业公司以成本价为康复村拉通了电,康复村结束了长达50多年无电的历史;2005年,县民政局还为8位老人全部办理了低保手续,使这些老人每月可领取125元费用。去年10月4日,康复村里第一次安装上了固定电话,收看到清晰的闭路电视节目,老人们在霍战平的手把手教导下,笨拙地学习各种开关、搜索技术,他们开心地笑了。霍战平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陈红梅)作者通讯:藤县政法委陈红梅电话:13977473322邮编:543300
全球2007年向全体人民的呼吁——终止对麻风病患者的歧视和排斥
“每个人从出生就享有自由、尊严和人权”
很多人认为麻风病已不存在了,但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对麻风的歧视和排斥仍然存在,对麻风病患者的歧视和排斥是人类历史中最古老和最普遍的社会不公正的例子!直至今日,上百万的人,包括妇女和儿童仍遭受社会、经济和法律上的不公正的对待,只是因为他们或其家人现患或曾患有麻风病。
麻风病是可治愈的。但偏见依然存在,歧视和偏见造成毁灭性后果,因疾病而遭受人权袭击是不能接受的,本来就不应该有歧视,对歧视不能保持沉默,我们邀请并鼓励你对此社会不公正现象进行斗争,让我们共同构建一个使每个人都获得自由、尊严和人权的社会!2007年1月29日
此呼吁是由WHO消除麻风形象大使Yohei(世川阳平)及五大洲15名知名的麻风病治愈者联合署名发起的。
别抛弃这些弱势群体把爱献给麻风病人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不幸染上了麻风病,他们被人歧视、殴打,赶进深山老林,与外界隔绝。最叫人辛酸的是,虽然我国实行联合化疗(MDT),麻风病早已被宣布为“可防、可治、不可怕”。但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人们往往“谈麻色变”,对麻风病人躲之唯恐不及。有许多青春年少的麻风病人,无奈住进了麻风村几乎与世隔绝,在他们病好后因为曾是“老麻风”的身份,依旧遭到社会的歧视,不被人们甚至自己的亲人所接受,所以只能一直在麻风村长期居住,无法回家与亲人团聚,也无法重新回到社会,开始新的人生。
长期以来,他们忍受着肉体和精神的痛苦,内心深处无时无刻不在企盼亲人的关爱、社会的理解。一辈子的孤独、歧视与隔阂,让许多麻风康复病人有着一种强烈的愿望,那就是和家人团聚,过上开心的日子!像正常人一样去街上逛逛!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以关爱弱者为己任,希望人们抛开陈旧观念,伸出爱与关怀的双手,接受麻风康复患者,为他们献上一颗慈悲的爱心,让他们在精神上多得到社会上的一些关爱,和我们同享人间的温暖。红河州皮肤病防治所2007年6月19日
广东汉达协会为洱源县麻风残疾者配制辅助器具
2007年4月19~21日,广东省汉达康福协会云南办公室袁树斌、欧荣生、刘明聪、严云颢一行4人,在洱源县疾控中心李桂科医生的陪同下,到云南省洱源县山石屏疗养院(麻风院)对留院残疾的康复者73人作了检查,教给眼、手、足自我护理的方法,免费提供凡士林24筒、甘油14筒及眼药水、跌打万花油、胶布、纱布、手套等物品,为每位康复者提供防护鞋1双,制作溃疡防护鞋垫10双,为1位双足垂足者制作矫形器2个,为2位不能走路的康复者制作滑板车2俩。此垂足矫形器、滑板车、防护鞋是2006年11月4~6日该协会杨振美医生等3人,到疗养院对每位康复者作检查后定做的,鞋子很合脚,矫形器及滑板车康复者在使用中十分满意。辅助器具的使用,康复者们活动、行走方便提高了生活质量。(李桂科)2007.5.8收稿
云南省洱源县提高麻风报病奖励费
洱源县历史上是麻风高流行地区,最高年患病率达27.2/万,至2006年底患病率0.95/万,近5年发现率2.86/10万。被列为中央补助云南省其他重点疾病防治项目─麻风病防治项目(麻风病线索调查)县之一。为做好麻风病线索调查项目工作,鼓励报病,最大限度地把麻风病人发现出来,及时给予联合化疗,达到早治疗、早治愈、不留残疾的目的。洱源县卫生局下发了“洱卫防〔2007〕21号文件”,将麻风报病奖励费由原来的100元提高到300元,明确规定:所报告的可疑线索病人,经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皮防科确诊为麻风病,给自己报病者奖励费300元,给他人报病者劳务奖励费200元,搜集线索的村防保员、镇乡防保站、医疗单位防保组给予劳务奖励费150元。由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兑现。对可疑病人都给予免费检查,确诊为麻风病后给予免费治疗。此规定印制了宣传单8万张,在全县广泛宣传。(李桂科)5.28收
云南省丘北县与意大利麻风病防治协会(AIFO)合作项目年度进展报告
麻风病防治合作项目是意大利麻风防治协会(AIFO)资助,云南省疾控中心给予相应配套资金的前题下开展的一项为减少麻风患者与畸残,减少歧视,实现消除麻风为目的的一项综合防治项目工作,目标是通过建立政府领导、多部门合作,采取宣传、培训、普及麻防科谱知识等综合措施,在各级各类人员的共同参与下,使患病者得到及时发现并治愈,康复者得到全社会的照料,最终实现基本消灭麻风病,现就项目实施近一年进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防治概况
截止2007年4月底累计发现新(复)麻风患者1681例,累计治愈1268例,治愈率93%,治愈存活者864人,除累计死亡270例,外迁、失访48例外,尚有现症病人95例,患病率1.931/万,高出基本消灭指标18倍。近五年平均发现新病人22.4例(多菌型病人占61.61%,儿童发病占4.46%),平均发病率为3.97/十万,高出基本消灭指标6.94倍。近五年曾发生过麻风病人的疫村478个,站自然村总数的38.93%。全县有中流行乡9个(患病率在0.1-0.59‰),低流行乡3个(患病率0.06-0.08‰),非流行乡2个。2006年发现新病人20例,2007年1-4月发现新病人7例。
二、培训工作
按AIFO项目要求于2006年10月21日至23日丘北县皮防站组织对县专业医生、乡卫生院院长及皮防人员进行了麻防知识培训;县级培训结束相继分赴15个卫生院对乡防保人员、门诊医生、村医进行了培训;项目开展以来皮防站办公室每月采取轮流讲课、病例讨论分析、病人示教相结合的方式对皮防站专业人员培训一次。同时积极选送业务骨干参加国家、省、州举办的专业培训班,培训合格率达100%。
三、宣传工作
1.卫生院每季度刊出麻防知识黑板报一期,皮防站每季度到乡镇刊出宣传栏一期。
2.麻风节期间在全县卫生单位同时进行一次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
3.经常性宣传是由乡村医生、乡防保医生及县皮防站深入村寨调查时把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国麻风病控制中心、省疾控中心、文山州皮防所制作提供的宣传画及宣传单,共计3450张(份),分发张贴到乡镇所在地及相关自热村,作了大量深入的宣传。
四督导、随访工作
1.针对摸清基本情况、目前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安排等问题进行每季度督导一次,覆盖了全县15个卫生院,内容严格按照项目要求表格填写,给项目顺利开展作了很好的指导。
2.项目家庭分布在9个乡镇,13个自然村,15户家庭有患者15人,为MDT-MB方案服药期患者。按项目要求对所有项目患者进行每月看服、体检、书写病程记录一次,每季度填写随访表一次,对其55名家属每半年体检一次。县皮防医生对15户家庭给予及时的访视、详细的体检,减少了社会的歧视和畸残的发生。
五、病人发现与管理
1.家属体检,对现症病人家属每半年体检一次,应体检602人次,实际体检595人次,体检率98.8%;对5年内麻风治愈者及家属196人作了一次全面体检。
2.疫村调查,由县皮防站专业医生对5年内发生过麻风病人的疫村每半年进行一次调查,应调查143村次,实际调查143村次,每次调查人数达总人口的10%以上。
3.自然村调查,由乡村医生对全县所有自然村进行一次调查,访问人口数达总人口数的5.62%。
4.通过宣传、调查、家属体检共提供了58条线索,发现15例新(复)发麻风患者。
5.新(复)发麻风患者使用WHO-MDT(世界卫生组织统一使用联合化疗方案)治疗覆盖率达100%。
6.WHO-MDT化疗患者规则服药率达100%。
六、康复村管理
1.三个康复村(毛王洞、马六塘、小土地)均有了自然村名。
2.康复村有84户273人,其中康复者88人,均办理了户口册;办理身份证的有9人,办证率达6.25%;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有225人,占总人口的93.8%;应办理残疾证的78人,已办理57人,办证率为73%。
3.康复村享受社会“五保”待遇的麻风康复孤寡者34人,占应享受的68%。
4.康复村纳入社会低保的麻风康复者50人,占应纳入的57%。
七、康复工作
1.溃疡护理,选择了三个康复村有溃疡的16例康复者进行了溃疡护理,由民政部门为每位康复者提供一双防护鞋,县皮防站提供必须的护理用品,然后制定专人针对不同的溃疡病情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法,通过近一年来的精心护理每名溃疡患者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好转。
2.康复手术,2006年11月15日由广东汉达康福协会资助送往文山州皮防所实施了一例截肢手术,经随访术后情况良好。2007年4月10日选送8人到文山州皮防所进行康复矫治手术。(丘北县皮防站)
富宁县皮防站为在押人员进行皮肤病健康体检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州皮防工作考核下达的性病监测任务,为进一步加强富宁县性病和皮肤病高危人群的主动监测工作,2007年7月4日,富宁县皮防站组织专业人员到县看守所对所有在押、收审及拘留在监人员进行健康体检。
县看守所共有在押、收审及拘留在监人员232人,其中:男性174人,女性58人,分别占75%和25%;已婚162人,未婚70人,分别占69.83%和30.17%;农民221人,干部或工人11人,分别占95.26%和4.74%;文化程度:文盲26人,小学106人,初中83人,高中及中专以上17人,分别占11.21%,45.6%,37.5%,7.40%;本地172人,外地60人,分别占74.13%和25.87%。经检查,共发现皮肤病、性病及吸毒人员19例。其中:汗斑5人,湿疹2人,神经性皮炎1人,吸毒11人。
通过此次体检,了解富宁县在押人员的基本健康情况,同时发现了富宁县对在押人员在皮肤病防治方面存在的不足,并为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措施提供了明确依据,达到了体检目的。(刘兰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