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全国中青年麻防工作者学术研讨会” 在拉萨市召开
[本刊讯] 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会学术部的支持下,“全国中青年麻防工作者学术研讨会” 于2006年8月16-19日在拉萨市召开,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近200名麻风防治中青年工作者的代表们欢聚在雪域高原。在开幕式上,中国麻风防治协会潘春枝秘书长代表王立忠理事长,向远道而来的各地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向承办这次会议的拉萨市卫生局防疫站蒋辽远站长和他的同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向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参加会议开幕式的自治区卫生厅和拉萨市卫生局、市防疫站的领导表示崇高的敬意和感谢!
这次学术研讨会,是在中国科协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闭幕,协会各项工作将在会议精神指引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的背景下召开的。会议的主要内容和目的有三个方面:一是中国麻协潘春枝秘书长代表张国成常务副理事长传达中国科协七大会议精神,并就如何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构建创新型、和谐型NGO组织提出意见,同时布置我会会员重新登记和个人会员号的工作;二是总结交流一年来我国麻风战线的业务技术成绩和经验,为使麻风防治工作可持续发展,培养中青年骨干力量,会议特邀请国内知名专家,中国麻协副理事长,山东省皮研所所长,医学博士张福仁教授,邀请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麻风控制中心沈建平教授和山东省皮研所所长助理陈树民教授及大连市皮防院院长宋顺鹏主任医师做专题学术讲座;会议的第三个重要内容是开展政策咨询研讨,这也是王立忠理事长再三叮嘱,讨论内容有2个方面:一是围绕即将开始的麻风院村改造,请来自省、市、县级各位代表根据本地情况和经验,提出意见和建议;二是就疾病预防体制改革后,如何更好地开展麻风防治工作进行按照讨论提纲进行讨论,经过充分研讨,形成提案,请王立忠理事长呈交将于2007年3月召开的全国政协会议。代表我们服务的弱势群体中的特困人群,发出我们的呼声和愿望;代表全国麻防工作者、科研、管理工作者,反映我们的意见,提出技术咨询,促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进程。
这次会议从下自上组织很好!协会工作人员将与会论文和专题讲座刻制成光盘,发给与会代表。其中江西省的论文,李志毅、王腊梅、张升伟等作者都标明了协会的会员号,说明他们对麻防事业的热爱,对麻风协会的热爱。会议希望今后有更多的麻风、皮肤性病工作者积极撰写论文,踊跃在《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上投稿,得到同行认可,共同提高。会议发给与会者国家级I级继续医学教育证书。会议圆满成功。
9-1-3盛开的雪莲
2006年9月6日早晨,福建省南安市麻风村的一位女孩潘瑞珠终于兴高采烈地踏上了福建中医学院的求学路……。
潘瑞珠住在南安市麻风村,是这个村里唯一一个与麻风病没有一点关系的人,她是村民收养的孩子。3岁时潘瑞珠被遗弃在“麻风村”村口,被潘春生和王秀婷夫妇收养,养父母均为麻风村村民,都是留有麻风病后遗症的残疾人。丧失劳动能力,无经济来源,均属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十几年来的学业均是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帮助下完成的。
身世、家庭情况特殊,但她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坚韧地成长。从小她就在距离麻风村5公里的大埔小学读书,小学毕业后,由于户口在养父母老家乐峰镇,因此无法在麻风村附近的中学就读,但在市委、市政府和市教委等领导的关心支持下,特批她在附近的榕桥中学上学。三年的初中学习,最后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南安一中。她从小勤奋学习,成绩一贯优秀,每年都被评为“三好学生”,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孩子,她参加今年的高考,成绩超出本科二批录取分数线49分,被福建中医学院录取在中医结合临床医疗系学习。
“她从小就很乖、很懂事,家务事都抢着做,生活节俭,读书用功……”整个麻风村的村民对潘瑞珠都赞不绝口。上高中前潘瑞珠都住在家里,放学回家就做饭、洗碗、洗衣服,家务事几乎全包了,暑假则到田里割稻子、种菜。
要天天穿校服是许多女生很烦恼的事,可是潘瑞珠却很喜欢,因为家里每个月只有540元的最低生活保障费,高一高二她每周的生活费30元,怕她营养不够,高三增加到50元,生活费绝大部分都用在吃饭上,有时还要买书,“天天穿校服就不用花钱买衣服”。
社会上一些人对麻风病还存在恐惧、歧视等心理,潘春生知道女儿在外面肯定听过一些议论,“我知道从小生活在这样的环境委屈她了,但她从来不在我们面前表现出不开心,总是告诉我们她过得很好,同学们和老师都对她很好”。
今年7月10日,泉州晚报以《“麻风村”飞出金凤凰》为题,报道了南安市麻风村村民养女潘瑞珠的求学故事后,许多热心读者纷纷致电报社,希望能够捐助这位贫困生。见报后第二天,南安市土地局陈先生特地到麻风村,亲手把资助款500元送到潘瑞珠手里;港龙(泉州)石材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少雄看到潘瑞珠的故事后,为潘瑞珠在逆境中求学的精神深深感动,立即与报社联系,表示将以个人的名义每年资助潘瑞珠学费5000元;我疾控中心捐助生活费每年5000元、市区潘女士捐助每年2000元学习用品费,资助五年(潘瑞珠报考的专业学制为五年),直到潘瑞珠大学毕业。另泉州市总工会也资助2000元。在此之前还承蒙南安市红十字会、福建省黄仲咸教育基金会、南安市皮肤病防治院等单位的资助,在南安市一中就学三年期间,学校还给予减免学费、柳城街道办事处金街居委会党支部陈世界书记每年资助1200元,使她能安心上学。
高一那年文理分科时,尽管当时潘瑞珠的文科比理科好很多,但为了将来能学医,她还是选择学理科。为了学好理科,她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努力,每天早晨不倒6点就起了床,每天很晚才睡,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的成绩越来越好了。刚刚踏入大学校门的潘瑞珠,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和希望,她说:“这么多好心人一直在帮助我,我现在无法报答,只能好好读书,将来当一名好医生,帮助更多的人。”(林盈斌)
9-2笹川记念保健基金会山口和子部长访问南京考察《中国麻风史研究项目》执行情况
应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麻风病控制中心的邀请,日本笹川记念保健基金会(SMHF)常务理事、保健协力部长山口和子女士(Mrs.K.Yamaguchi)于2006年8月16日抵达南京。就《中国麻风史研究项目》,对该中心进行了为时两天的访问。
该中心(中国医科院皮肤病研究所)50年来,一直作为中国麻风病控制的技术指导中心,收藏有一些国内、外的麻风文档/ 图书/杂志/图片/音像/人工制品等物件。通过对这些积累的知识、信息的分享与交流,以及对麻风病历史的回顾,可以发现很多值得人们汲取的经验及教训,使后代能够从中学习和前进。因此,大家感到有责任挽救中国麻风病历史的信息资源,使这一人类文化遗产为人们所共享。
在研究所领导的重视与支持下, 2004年12月由江澄医师主持提出了《中国麻风史研究项目》的计划。在该所档案室配合下,与南京大学国家信息资源管理南京研究基地共同合作。该校档案学吴建华教授带领6~9名在读硕士研究生,组成中国麻风史档案抢救性整理小组。每周在来该中心工作1~2天,历时大半年时间。通过对麻风文档资料的初步整理、分类与鉴定;确定分类方案及组卷原则;进行文档的整理、组卷及装订;开发麻风档案的编目、检索系统,编写文档录入程序;文档资料的分类、装订、组卷及数据录入;案卷封面、目录的输出/打印;对非纸质材料文档资料(例如,照片、录音、录像带、磁带、光盘等)的初步登记等一系列工作。至2006年4月上旬, 初步完成现有保存主要文档资料的中、英文目录清单。同时,继续从各地进行麻风病历史资料、数据及文档的搜集;普及麻风史知识,期望唤起防治机构及人员对麻风史的重视与应用。
山口和子女士表示:江澄医师带领的团队为该“全国中青年麻防工作者学术研讨会” 在拉萨市召开项目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所领导的理解、重视和支持下,建立起一个“麻风档案室”,还计划建立“麻风陈列室”。基于您们通过分类、编目和系统归档所收集的文档资料这一基础,“麻风档案室”中这个项目归档的目录清单, 现在可以利用了,今后有可能进入互联网。如能在不久举办一次“中国麻风史研究”专题学术研讨会,它将使海内外为对中国麻风史感兴趣的学者提供一个良好的参与机会,并告诉人们还需要做些什么?我非常希望研究所认可这种可能性,并继续扩大对这一研究项目的支持。对于你们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如果需要,笹川记念保健协力财团愿意继续提供进一步的支持。 (江 澄,2006-09-08)
9-2通向麻风村的那座吊桥
石门县剩头麻风村坐落在常德市石门县境内,该村于1952年修建在号称“湖南屋脊”的壶瓶山镇剩头山上,那里绝境孤峰,崇山峻岭,人烟旱至。离石门县城大约120多公里路程,且大部分的山路曲折盘绕、崎岖不平,交通极其不便。病人所需要的日常生活用品必须依靠劳力或牲口从山下跋山涉水搬运至山上,这给病人的衣食起居和治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特别是从耍武山到剩头山,还要翻越一个黄虎港大峡谷,黄虎港大峡谷从安溪洪水滩到黄虎港大桥全长31.5km,另有两条支流相联河和后河"谷中谷"分别为8km、6.5km,峡谷总长46km。峡谷幽长,两岸石壁陡峭,上接云端;山崖树影婆娑,郁郁葱葱;岩缝中山花烂漫,绚丽多姿。每到雨季峡谷中的相联河河水上涨,通道就会被中断,当时没有个一、二天的时间,很难从山脚下到达该村。
麻风无情人有情,为了方便山上的100多名住村病人的衣食住行,在政府的支持下,当地麻防工作人员及群众自行动手,在没有任何交通工具的情况下,全部依靠人力修建了号称“亚洲第一”的拉索吊桥——剩头铁索大桥,桥主干由两条粗粗的铁索架在剩头、耍武两山绝壁之上,中间横跨黄虎港大峡谷。桥面全部由麻防医务人员在没有任何机械动力和外援的情况下,仅花了4天的时间靠胆量和双手一块块用木板铺成,桥宽2.7米,全长116米,高188米。人站在桥上极目远眺,可见群峰环绕,长江如带,云梦如烟;人行在桥上,桥身便摇晃得让人立足不稳,生怕脚步重了会把某块多年的朽木给踏断;俯瞰桥下的峡谷,灌木从生中的小溪变成了一条细细的白线,只觉头晕目眩;走在桥上可给人一种轻飘飘、仿佛在荡秋千的感觉。走过全桥后,只感觉双腿直哆嗦,不听使唤。但我们的麻防工作人员对此早已习惯,走在上面脚步如飞、如履平地。如今,有了这座天桥,病人所需的生活物质和医疗救济品从山这边到达剩头山上只用一个半小时的路程了;有了这座天桥,麻风村里修了商店、通了电、装了电话。真是“一桥通南北,天堑变通途”。
壶瓶山是“一壶绿水悬长江,半屏青山左洞庭”,随着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壶瓶山已开发成一块新的峡谷无人区原始生态旅游,成为湖南最佳的漂流、旅游、避暑胜地,每年都吸引了不计其数的游客,而架在黄虎港大峡谷上的那座铁索吊桥更变成了景中之最,成为了那些喜欢追求刺激、勇于冒险而胆子又够大的游客们探险、攀登、滑行和蹦极的好去处。(蔡亮)
9-2新书力荐——喜读《现代麻风病学》
为持续发展我国麻风防治工作,加速全国基本消灭麻风的进程,由我国著名麻风专家李文忠教授主编,叶干运教授主审的《现代麻风病学》已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发行。读书融汇了十余位专家们数十年丰富的经验和体会,参阅了大量最新的国内外资料,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结合实际、图文并茂,欣读后获益良多。
全书共十七章约56万字,内容系统全面,附有麻风史、实验、临床及病理图片百余幅,其中麻风史的图片内容为迄今国内同类专著中所没有或少见的。这些珍贵的史料加深了我们对麻风史的印象。书中还有许多精选的临床照片多为各型麻风早期皮肤和周围神经损害,使人见后感到麻风各种形象跃然纸上。麻风临床表现一章中特意将单皮损、纯神经和组织瘤样麻风等损害再汇集单列一节重点描述,使读者加深了解,警惕这些少有且特殊的表现避免对本病的误偏诊。该书还详细的介绍了麻风病的临床、实验室检查、诊断与鉴别诊断,有助于医生们识别本病。对专业人员来说,这是一本实用的工具书。(陈家琨)
9-3别开生面的“长寿宴”
在风和日丽,青松翠绿,鲜花盛开的8月15日《延边老年节》(延边州人民政府规定)的这一天,吉林省延边麻风病疗养院工会为15名7旬以上的老寿星举办了一次别开生面的“长寿宴”。
中国朝鲜族自古有着遵长敬老的优良传统。每家每户,当自己的父母年迈60周岁时,子女们都为父母举办盛大的“花甲寿宴”,子女们为父母精心准备特别的寿宴,摆满各种水果、糕点、山珍海味、吉祥食品,宴请亲朋好友、远亲近邻,为老人祝寿。儿女、孙子、孙女、兄弟姐妹,轮流为老人敬酒,行大礼,载歌载舞,祝愿老人健康长寿。
在这美丽的八月,热情的八月,温馨的《老年节》,延边麻风病疗养院充满了节日的气氛,鸟语花香的草坪、花坛边彩旗飘扬,彩球腾空。在果实累累的葡萄架下面,按照朝鲜民族老人过花甲的习俗,摆满了10米长的寿席,给寿星们穿上新衣服,全院职工带着火的热情,河水的柔情,身穿艳丽的民族盛装,背着老寿星们入了席。15名朝汉民族寿星中年龄最大的有87岁。在寿宴上,全院职工替他们的子女献上寿酒、行大礼。省卫生厅也发来贺电,祝福各位寿星健康幸福。延边州卫生局三位局长和州残联的负责人也前来祝寿,并献上贺礼。离退休老职工和国内外友好人士也前来祝寿。延边群众艺术馆的演员们在欢快的音乐声中表演了精彩的朝鲜族舞蹈,给寿宴增添了欢乐的气氛。老寿星们兴奋的在寿席上手舞足蹈,乐开了花。吉林城市晚报、吉林新文化报、延吉晨报的4名记者也闻讯赶来进行采访,他们激动的热泪盈眶,并在第二天争相刊登了寿宴盛况。
这次寿宴是我院建院50多年来的第一次,是我们尊重患友,尊重老人,以人为本,建立和谐社会的新的开端。(崔林)
9-3疾控中心与天主教会携手共浇幸福花
2006年8月11日这天,正值农历的盛夏七月,骄阳似火,炙烤着大地的每一个角落,四川省雷波县疾控中心额其拉机主任一行五人顶着烈日,怀揣着爱心,驱车来到卡哈洛辖区的康复村中心校与港、澳、台利玛窦天主教会谷寒松神父一行四人会合,共同向该中心校61名校学生捐赠了各自的儿童服装共计361套,其中雷波县疾控中心捐赠300套,利玛窦教会捐赠61套。
这次县疾控中心与港、澳、台利玛窦教会携手举行的共同捐赠仪式早已酝酿已久。这是自我县“两基”攻坚计划实施以来雷波县疾控中心将历年来一直救助、扶持的麻风病人及其子女放在重要工作议事日程,八年来曾先后与该教会多次协调,实地考察,争取募捐资金,修建了从大火地至卡哈洛区长达八公里的山间公路,后又于2003年建成了1500平米的康复中心疗养院及800平米的康复村小学校舍。从此让80余名麻风病人子女结束了由大火地至中坝小学步行长达4、5个小时崎岖山路的上学历程。如今疗养院的病房、住宿错落有致,整齐漂亮,仅一步之遥的小学校舍宽敞明亮,绿树成荫,一派宁静祥和与朝气蓬勃构成一个统一和谐的整体。这里的麻风病人的生活起居受到天主教会派出的四名修女的细心照料,61名子女受到政府下派的两名公办教师的精心培养,他们今天享受到的是迄今为止许多边远山区尚不及的优厚待遇,从而在社会上扫除了歧视,实现了平等。
捐赠仪式上,拉机主任说,这次捐赠仪式是我们当地政府与世界民间组织愉快的再度合作,首先我代表当地政府感谢谷神父一行不辞辛苦为我们康复村病人及儿童献上的博爱之心,其次是期望孩子们不负重望,努力学习,将来成为社会的又用之材,当即谷神父也激动地用三国语言唱起了友谊永存、爱心永存的歌。捐赠仪式在一片热闹非凡,欢声笑语的“感恩”和“我们都是一家人”、“让世界充满爱”那童雅而又优美的歌声中缓缓落下帷幕。(吴于祥)
9-3广南县皮防站开展高危人群皮肤病监测
为认真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的卫生工作方针,云南省广南县皮防站在广南县公安局的支持、配合下,抽调专业技术医务人员12名,于2006年7月27日,免费对高危人群开展皮肤病监测工作。
开展这一活动,旨在对高危人群加强自我保健和健康教育宣传工作,这是把卫生工作重点放到“预防为主”之中的重要行动,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举措。中国有句俗话:“宜来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它告诉人们,应防患于未然,我们卫生工作的方针是“预防为主”,这还是早在五十年代初期,毛主席、周总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我们制定的。五十多年来,卫生部门认真贯彻执行了这一方针,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不但丢掉了“东亚病夫”这顶耻辱的帽子,而且把一个贫穷、落后、人口众多的国家的人民健康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而当今,随着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预防为主”的名词,在一些人眼里逐被装满了医疗憧憬,头脑中缺少“预防为主”的卓识,特别是性病防治问题,对一些人群来说,实在是讳莫如深,人们由无知而好奇,由好奇而闯红灯,进而讳疾忌医,这就是造成流行蔓延的一个社会因素。
为加强宣传教育力度,广南县皮防站在无任何资金补助的前提下,无偿对270人开展皮肤病监测工作,通过全身皮肤科临床检查,查出皮肤病33例,患病率为12.22%,不仅为预防工作制定对策,而为患者提供了科学的治疗方案,从而对高危人群加强自我保健和推动健康行为的发展增添新的活力。使这些人群掌握了更多的医药知识,扩充自我预防、自我康复、自我保健的学问,是一次洁身自爱的宣传教育活动,也是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的具体实践。(柏富强)
9-4经商致富不忘弱势群体
2006年8月16日下午,烈日当空,天气异常炎热,北京华伟基业电气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和副总经理陈晶兄弟俩,不畏酷暑,专程从北京来到江苏盐城,在大丰市红十字会秘书长葛祥,大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书记唐建和等人的陪同下,前往该市麻风村,慰问麻风休养员。在麻风村,他们视察了麻风休养员的宿舍,对休养员问寒问暖,详细询问了他们的穿衣、吃饭、住宿等日常生活情况和身体健康状况,鼓励他们建立起战胜病魔的信心。同时,向麻风休养员捐赠西服75五套,夏装140件,使许多休养员激动地流下了热泪。他们的行为表达了对弱势群体的关心,是“爱”的表现,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张莹 江苏省大丰市疾控中心 2006年8月21日
9-4“美国妈妈”关爱麻风病人
2006年8月3日,受美籍华人“美国妈妈联谊会”张春华会长的委托,大理州扶贫协会会长,会同我县政协张丽英副主席、卫生局杨耀涛局长、杨琴珍副局长,与我站领导一同上祥云县罗贤观麻风病院,转达“美国妈妈”张春华女士对留院残老麻风病员的关爱,同时向留院的每位男病员捐赠1套中山装、1件西服外衣、1件茄克、胶鞋1双;向每位女病员捐赠唐装1套、毛呢外衣1件、单衣1套、衬衣1件、胶鞋1双。共捐赠52人,总价值5000元,受到了麻风病员的热列欢迎。留院残老病员表示将在病院安心修养,安度晚年。社会各界人士对麻风病人这一特殊群体的关爱,将进一步消除社会对麻风病人的歧视和偏见,促进麻风防治工作的开展。祥云县皮肤病防治站
9-4送去清凉,送去温暖
2006年7月31日下午1点30分,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麻风病院的一台变压器突然爆炸,病区停水停电。淮阴区疾控中心的领导及专职电工会同赵集变电所的工作人员迅速赶到现场,调查爆炸原因。调查结果表明,变压器使用年代较久(已使用33年),密封箱内雨天浸水,近几天持续高温导致水油膨胀是爆炸的主要原因。
因该变压器型号较老,无合适配件可买,已失去维修价值。淮阴区疾控中心在紧急安排好病区日常生活的同时,立即向区政府葛莱区长报告。葛区长当即向供电部门了解情况后,特批专款购买新变压器一台,同时要求区供电局火速派人安装。8月1日晚8点,新变压器安装完毕。病区自来水及日常用电恢复正常。
7月31日、8月1日室外最高气温37℃,工作人员安装变压器汗流浃背,麻风病人因无法用电用水也心急如焚。当变压器安装完毕病区水电恢复正常时,病人都十分激动的说:“感谢政府,感谢葛区长关心我们,在高温季节为我们及时送去清凉和党的温暖”。(王兆军 陈运培)
9-4文山州皮防所到富宁县指导皮防工作
2006年5月8日,云南省文山州皮防所麻防科科长余秀锋同志风尘仆仆到富宁县指导皮防工作,他不顾途中疲劳,深入里达卫生院及疫村指导工作,并对一例可疑病人进行复核,被确诊“BL”型麻风病人,通过采取听、查、看,对富宁县1-4月的皮防工作所取得的成绩给予肯定。
在反馈会上,余科长对富宁县的皮防工作提出以下几点要求:一是必须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县、乡、村三级防治网的建设,将宣传工作幅射到村村寨寨,并在村寨张贴宣传画及宣传单,促进村民互相报病或病人主动报病;二是皮防站、卫生院对历年来麻风病患者的家属、子女外出打工人员做好宣传工作,由家长直接与外出打工人员联系,如身体某部位有不疼不痒似癣的情况,尽快与当地防治机构联系病检查治疗,以免发生畸残;三是加强对性病疫情的报告,重点是县属医疗卫生单位及个体诊所,将性病疫情漏报率控制在最低范围。
富宁县卫生局副局长孙天慧同志对皮防工作提出具体要求:一是将宣传工作的方案尽快报给卫生局,由卫生局行文下发各卫生院执行;二是结合本单位的工作实际,调整人员充实面上工作,必须有3-4名业务人员负责面上工作。我们相信,有上级业务部门和卫生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我们有能力、有信心、有决心做好全县的皮肤病防治工作,为我县今后的皮防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刘兰斌)
9-4广西北流市发现麻风病人3例
北流市麻风病防治工作在北流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自治区皮研所、玉林市疾控中心的正确指导下,认真贯彻执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卫生工作方针,积极开展防治工作。全院干部职工艰苦奋斗,团结拼搏,全市麻防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至2005年底止,全市累计发现麻风病人357例,治愈256例,尚有现症病人5例,患病率为0.003/万;近五年平均发现率为0.07/十万;2005年获得玉林市麻防工作先进单位称号。今年我们再接再厉,认真落实各项防治措施,加大发现病人的工作力度,积极开展查治工作,今年1-8月,共新发现麻风病人3例,其中瘤型1例,结核样型1例,界线偏瘤型1例,二例为门诊发现,一例为普查发现,3例病人均来自我市的西垠、北流、民安等镇的老疫源地,说明我市社会上仍存在着一定数量的麻风病人,对周围人群造成极大的健康威胁,因此我市麻风病防治形势十分严峻,防治工作刻不容缓。今后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广西壮族自治区消除麻风病行动方案》,在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不断开拓创新,进一步做好病人的发现工作,积极地做好对疫源地的普查、线索调查,对历年治愈患者进行随访调查、对现症病人家属查体、对乡村医生进行防治知识培训等工作,同时加强皮肤病门诊工作和宣传工作,采取多种方式发现病人,及时治疗治愈,控制传染源,为消灭麻风病而努力奋斗。北流市皮肤病防治院李桂深
9-4四川省绵阳市魏城麻风村荣获区级文明单位称号
四川省绵阳魏城麻风村是游仙区麻风病防治中心,近两年来,该院在搞好防治工作的同时,狠抓了“三个文明”建设和创建工作,努力构建和谐平安医院,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使他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在职工中积极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和我为病员作贡献活动,增强了向心力和凝聚力,形成团结和睦,奋发向上,开拓进取,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精神风貌,建立了一支思想好,作风正,业务精的麻防队伍,特别是给滞留在院的病人营造了一个安全、舒适、环境优美的居住中心。2005年经游仙区精神文明办考核验收合格,这也是2005年度全区卫生系统申报区级文明单位唯一的获得者,为省、市麻风村作出了表率。近日游仙区委、区政府在精神文明建设表彰会上向该院授牌。(陆朝卫)
10-1大学生义工——爱在麻风村
2006年10月2日上午8时许,地处四面环山、偏僻而宁静的北流市麻风康复村迎来了20位分别来自广西师范学院、广西医科大学、广西中医学院、广西大学、桂林工学院的大学生义工,他们背着行李和帐篷,风尘仆仆地从南宁和桂林市赶到北流市麻风村安营扎寨,进行为期3天的义务劳动,他们将为麻风村安装自来水设施和清洁卫生,并与村民同吃同住。偏僻的麻风村一下子来了这么多年青人,村民们高兴极了,昔日宁静的麻风村一下子热闹起来了。
此前广东省汉达康福协会南宁办事处工作人员和大学生义工代表先后来到北流市麻风村调查了解村民的生活状况,亲眼目睹村民们住着建于20世纪70年代现已破烂不堪的房屋,无奈地过着常人难以忍受的艰辛生活,特别是看到村民们日常生活用水十分困难,年迈的康复者还要拖着病残的身躯到100米远的山坡上挑水喝,那种艰难和无助,真让人辛酸。他们心情十分沉重,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表示一定要帮助村民们解决用水困难。义工们回南宁后立即向领导汇报,发动同学、社会各界参加爱心捐助,很快就筹到了8000多元资金,并决定利用今年国庆中秋节休假时间,从勇跃报名的50多名应征报名者中挑选能吃苦耐劳的20名义工,在广西师范学院潘君伟同学的带领下于10月1日从南宁出发,10月2日一早来到了北流麻风村,简单安置后便投入了工作。
大学生义工们在北流市皮防院的帮助下,买来了自来水管、抽水机和不绣钢水塔等设备材料。考虑到山区没电的情况下村民的用水问题,需同时安装双水管,一条水管用于抽水机抽水,另一条水管用于村民没电时可用人工水泵抽水,需要挖一条长100米深60公分的水沟,把水管埋在地下。而麻风村多日未下雨,地面十分坚硬,石头又多,工作量非常大。男同学及能干的女同学和请来的技术员一起用铲锄、钢钎挖沟渠,装水管、抽水机和水塔,干得汗流夹背,热火朝天;其他女同学则帮助拾柴、砍柴、拆洗村民们的蚊帐被子、搞宿舍卫生;大学生们白天进行家访,与麻风康复者共煮食吃;晚上,与村民举行联欢晚会;医学专业的同学还为康复者检查身体,清洗病人溃烂的伤口。经过大家连续3天的辛勤劳动,10月4日上午顺利地完成了自来水设施的安装工作。当哗哗的泉水从水龙头里流出来的时候,整个麻风村沸腾了,村民用残疾的手捧着清凉的泉水泼在自己脸上,高兴得笑不拢嘴,赞不绝口,心里那个甜啊无言表白。 北流市皮防院李桂深
10-1第17届国际麻风大会将于2008年初在印度召开
最近从印度得到消息,第17届国际麻风大会将于2008年1月30日至2月4日在印度海德拉巴市(Hyderabad)举行。海德拉巴市是印度Andhra Pradesh州的首府,位于印度的南部,距印度首都新德里以南约1200公里。大会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国际抗麻风组织联合会,Nippon 基金会和诺华公司的资助。也得到了印度的许多机构:如国际麻风联盟,Hind Kusht Nivaran Sangh机构、印度麻风医师协会和印度理想协会的支持。
大会内容将覆盖麻风的所有方面,包括麻风基础科学、临床科学、流行病学、疾病控制和消灭、康复、社会医学等。并通过专题报告、研讨会、小组讨论、大会或小组发言和海报形式交流。大会正式语言是英语,但是大会开幕、全体会议和闭幕发言的记录将被同时翻译成法文和西班牙文。
大会欢迎涉及不同领域的口头发言和海报的文摘。要了解进一步的信息,可以登陆大会网站www.17ilc2008.com,下载文摘的格式。收录文摘截止的时间是2007年9月30日。
为了提高参与者和研究者之间的交流,对海报交流将给予特别的关注。海报交流将安排在2008年1月31日,2月1日、2日和3日。
将邀请一些专家举行会前工作会,时间安排在2008年1月29日和30日。所有参会代表都能得到各种会前工作会的摘要。
在2008年1月31日、2月1日、2日和3日还将有计划举行一个展览会,要了解进一步的信息请与大会秘书处联系。
大会期间还将举办各种类型培训和教学活动。
大会注册费用:非印度国籍代表在2007年9月30日之前注册,费用为350美元;在9月30日之后注册为400美元,在2008年1月1 以后注册为450美元。
大会是在一个非常重要的时刻召开的,此时通过一致的努力,麻风的负担已经显著减轻。但是与消灭麻风有关的一些挑战仍然存在。麻风防治的成果已经导致从事麻风防治工作的人员和资源减少。然而应该感到欣慰的是看到与麻风有关的卫生工作者,临床医师和基础医学研究者认识到了这个挑战,正在参与完全消灭麻风的规划。
大会组委会希望这次大会能够更好地阐明麻风的康复问题,有助于建立和应用更好的防治手段和战略,并在麻风各个领域采取连续的行动。也希望这次大会能够加强努力,创造一个真正没有麻风的世界。
大会组委会真诚地希望大家参与在印度海德拉巴市召开的国际麻风大会。
大会组委会联系方法:电话:+91-40-55162846,传真:+91-40-23114421
电子邮件:info@17ilc2008.com 网站地址:www.17ilc.2008.com
大会组委会主席是Noordeen大夫,大会秘书是Jeyakumar Daniel 先生。
10-2“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纪实性文学佳作----《我的苦难,我的大学》
一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出生于苏北农村,只有小学学历的农村姑娘---赵美萍, 至今已发表各类题材的文章300余万字。最后,她大胆应聘著名期刊《知音》杂志社的编辑、记者,并被破例录用。她传奇般的人生奋斗经历,先后为中央电视台、湖南电视台、安徽电视台、《知音》、《新民晚报》、《女友》及《当代青年》等30多家媒体所报道,成了现今众多“打工一族”的奋斗楷模。她在2002年被评为“武汉市十大杰出外来务工青年”,并要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一本激励青少年成长的书。
她的纪实自传体小说《苦难是金》在“才子佳人文学网”部分发表后,倾倒了不少读者,2005年1月并获得全国首届“鲲鹏杯”文学大赛散文二等奖。该书参加了腾讯公司和作家出版社在2004年5月至2005年4月联手举办的“QQ·作家杯”征文大赛,经过严格的初审、复审和终审,从11.7万件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荣获“纪实文学特别大奖”。经王蒙、王安忆、曹文轩、张胜友等著名学者与作家推荐,列入“QQ·作家杯”征文大赛获奖作品丛书。从而,她的《我的苦难,我的大学》(即原来的《苦难是金》)一书,2005年5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首次印数即达到三万册。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彭佩云还为这该书作了“自强不息,奋发有为”的题字。
《我的苦难,我的大学》是一本读来使人动容、奋进的励志之书;是在5 0万中国麻风患者的众多子女的艰辛生活中,一篇挑战苦难人生、奋斗成长的纪实佳作。作者以她非同一般的拚搏经历,详述了对不公正命运的不屈抗争,最后梦想成真的不平凡人生。
她用平实的第一人称徐徐展开自己的人生经历,自叙了一个出身卑微、家境贫寒农家女孩痛苦成长的传奇故事。她1970年出生时,父亲任公社会计,玉树临风,颇有文才。在她6岁那年父亲得了麻风病,住进当地的麻风病院。她深深地爱着那容颜逐渐变得丑陋起来的父亲,每年都去医院陪伴他度过暑假。但她和妹妹成了乡邻家不受欢迎的“小麻风”, 自幼独来独往,没有朋友和玩伴。父亲的病却成了家庭所有苦难的根源,从此与快乐无缘。每日上学时行动如鼠,与妹妹相伴行走在孤独悠长的小土路上。母亲多病,不得不早当家的她7岁开始做饭洗衣、割草喂猪,缝补衣裳。9岁时希望她将来上大学的父亲,在麻风病院临近治愈出院前意外去世,命运带着她泅向苦难之海。家庭更加受人欺凌,11岁的女孩和母亲、妹妹陷入仓惶的逃亡生涯。母亲走投无路,丢下她姐妹去安徽谋生。她12岁被人领养当童养媳;家境贫寒只读到小学毕业就辍学;14岁上山当采石工砸过石头。17岁车祸压断过腿,还曾几次写过遗书,逼得上吊、吃老鼠药、投河、用剪刀剪腕自杀……。
同时就在这样艰苦的环境里,她依然对生活萌发着无限的憧憬与希冀。以坚忍不拔的意志与“你的歧视我不懂”的不屈精神,坚持把童年的灾难,少年的坎坷,青年的磨炼当成自己的财富。在一系列的挫折和困难面前, ,吃尽万苦千辛与世俗偏见及不公命运进行抗争。她14岁采石,打赌砸碎了一吨重的巨石;17岁抢拉石头的拖拉机,每次都抢到第一。19岁那年身负因母病借下的巨债,到上海漂泊打工。在餐馆当服务员时忍辱负重,又不为金钱出卖贞操而炒了老板鱿鱼;在服装厂流水线上做过计件缝纫工,只有小学文凭的她后来当上合资时装公司的技术员;还在广告公司做过业务员……。就这样,她用柔弱双手取得的微薄收入养活全家,供妹妹读书。屈辱的血汗铸就她“一定要出人头地”的信念,以及顽强不屈的性格,终于在海纳百川的大上海,成了打工族中的佼佼者。
在艰难的打工生涯中,赵美萍始终没有泯灭自己对文学的爱好。打工之余一直坚持不懈的笔耕,终究以飘逸文笔和超然灵气敲开了文学之门。后来,凭借自己的顽强努力,以竞争实力战胜有大学学历的对手,被《知音》杂志社破例聘为记者、编辑,圆了自身梦寐以求的愿望。
赵美萍说过:“经历是一笔财富,苦难是一座金矿。而我的苦难经历,不仅是我的财富,我的金矿,更是一所大学,我的人生大学!我希望我的书能够让读者感悟出天道酬勤的人生哲理,能够激励青年朋友们矢志不渝地奋进。”是的,她向读者揭示了一个颠扑不破的人生哲理——“苦难,是一所人生的大学”。这种向苦难命运不屈挑战,取得社会认可和尊重的奋进精神,实在值得人们敬佩与学习!
笔者作为毕生从事麻风防治工作的一名麻风医生,也在作者生活过的苏北另一个县的麻风病院与病友们共同度过廿四个春秋。她的父亲住过的如皋县江滨医院(麻风院)
我也曾去过两次,当然与他并未谋面,更不会认识本书作者。然而,书中直接所描述与麻风病相关的一切:既有那在学校备受同学冷落和欺凌;乡邻的躲避、冷漠和辱骂;为买一块橡皮借同学一分钱的债务,留下她屈辱的记忆。又有防治人员上门为患者家属进行健康检查;生产队的照顾--给母亲分些轻活干,她和妹妹到18岁前的口粮和学费全由队里解决;父亲去世后她们得到了村人的莫大同情,对她们的歧视也开始有所转变……。使我倍感朴实亲切,可信。感情饱满,贴近生活,充满真情实意。
今天,麻风病早已是可治之症,但是社会对它的误解、歧视和偏见仍然较普遍的存在。尽管在我国先后治愈的30余万麻风康复者中,不乏出现过一些国内外知名的企业家、省劳模、市人大代表、革命烈士及各类先进人物;他们的子女中,也不乏有受到中学、大学及研究生教育者。但她作为一名麻风患者的子女,勇于正视与面对现实,坦然著书表述“隐私”,可算是华夏第一人!我们举双臂为之鼓与呼!
她的这种自强自立、奋斗不息的精神,不正是当今社会的人们所缺少的吗?我想,她的人生经历足以影响许多为生活彷徨、奔波的人。对于麻风康复者及其第二代、第三代来说,除了政府关注和社会关爱外,也一直提倡发扬这种精神!我们期望《我的苦难,我的大学》一书,能够社会公众、尤其在青少年中间广为传诵!并能为社会正确对待麻风病及其相关问题,消除恐惧、歧视和偏见有所助益。
当然,正如有些先知者感觉的那样,该书如能在结构上再精心一些,个别地方再简洁一些,作品的震撼力会更大。
总之,我推荐大家都来读一下这本纪实性文学佳作!还希望有更多的涉足麻风病这一“特殊领域”的作品问世,特别是麻风康复者和他们的亲人以及从事过麻风防治工作的人员的纪实性作品。“万事开头难”,对此,我们充满着期待!江澄2006-09-16
10-3淮安市淮阴区顺利完成麻风康复巡回医疗服务项目工作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现有人口86.5万,截止到2005年年底,累计发现麻风病人485例,其中复发3例;现有现症病人3例,均为多菌型病人。
自1996年7月该区通过基本消灭麻风病达标考核验收以来,麻风病患病率、五年平均发病率稳中有降,2002年以来至今已连续四年没有新发麻风病人。在加强现症病人治疗与管理、联化判愈病人监测与随访等工作的同时,麻风康复工作逐步走上了前沿,特别是近几年来,承担麻风病防治职能的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争取市、区残联等部门的支持和配合,扎实开展麻风病畸残康复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已为近100人次病人解决了防护鞋、40余人次解决了防护眼镜、30余人次解决了腋拐、10多人次解决了自助康复辅助用品。此外,对社会上生活极度贫困的麻风病人,在中秋节、春节、麻风节等节日期间力所能及给予帮助,受益的病人无不感谢党和人民政府对他们的关怀。今年三月份,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将该区列为麻风康复巡回医疗服务项目县(区),该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紧紧抓住这一机遇,将这一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成立相应工作领导小组,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王兆军任组长、副主任陈运培任副组长、朱永东、张积洲、余圣和、李国友等为成员,制定了详细工作计划和具体实施方案。利用乡镇卫生院防保所长例会时机,安排乡村麻防医生对辖区内现存的畸残麻风病人进行摸底调查,再由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安排专人对病人进行一一康复指导。
初步调查统计,该区现存麻风病人211例,其中Ⅱ级(含)以上畸残136例。为节约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康复指导收到应有的效果,工作正式开展前对相关人员进行了麻风康复技能、麻风周围神经检查方法等知识的培训;对居住在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麻风病人住院部的病人,将病人集中起来,一对一进行康复指导;对病人居住较为分散、我们则根据各个乡镇的地理位置及病人的多少,分成两个小组,由乡村麻防医生带队,深入病人家中、田地为病人进行康复指导。截止到2006年9月13日,已完成康复指导115例,占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分解任务数的104.5%。其中,为5名下肢严重畸残的病人解决了腋拐,为两名下肢高位截肢的病人安装了假肢。从中受益的病人无一不被感动。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社会对麻风病人至今仍存在一定的偏见和歧视,所以在工作的同时,保密工作就显得格外重要。应该说绝大多数病人对我们开展的这项工作能积极予以配合,但也有极少数病人表示不理解,不承认自己是麻风病人,错误的认为我们为他们进行康复指导是败坏他的名誉。这似乎也从中说明,人们对麻风的恐惧心理、社会对麻风病人的歧视心态还没有完全改变。223300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另讯 9月27日,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该区住院麻风病人进行了慰问,每个病人除发给100元现金外,还发给月饼、白糖、色拉油、方便面等物品,让他们过好祥和、愉快的中秋节。(张积洲)
10-3山东省胶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为麻风病患者撑起治疗和康复的绿荫
胶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积极实施麻风病防治规划,积极创造条件开展麻风病防治工作,对麻风病患者认真进行治疗。设立麻风病防治经费,专门用于麻风病人的督导访视、部分检查项目免费、发放免费药物、麻风病人用具等。根据麻风病工作的任务要求,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将任务目标具体分解,使人人肩上有压力有动力,形成层层抓落实、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局面。组织医务人员下乡镇进社区开展多种形式的“麻风病可防、可治、不可怕”的宣传和健康教育活动,向社会群众普及麻风病知识,营造了消除麻风恐惧、歧视和偏见的良好氛围。
认真做好医院医务人员、镇(街道)卫生院(防保所)的兼职医生和乡村医生进行麻风病防治知识培训,使其系统学习如何协助和督导麻风病人的自我护理及治疗工作,指导病人自我防护,防止致畸致残现象发生等。
配合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继续认真做好“中英麻风畸残防治合作项目”麻风畸残患者术后后续工作。利用1个多月的时间,组织业务人员对中英麻风畸残矫治防治合作项目中的存活病人,逐个进行了随访观察,并进行了健康查体。为项目病人定做了自我护理包,护理包内根据不同病情配制不同医疗用品,如给足底溃疡者纱布、胶布、凡士林等,给眼疾患者眼药水、防风镜等,并教会他们在什么情况下使用以及如何使用这些医疗用品和怎样防范日常生活中的意外伤害,学会自我防护,防止畸残发生。
配合市残联,发放轮椅、拐杖、防护鞋、防护眼镜、手套等。对已安装义肢的麻风患者进行摸底,对已损坏的义肢给予更新。
以上举措,切切实实地为麻风病患者撑起了治疗和康复的绿荫,让麻风病人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重视、关怀、服务麻风残疾人救助事业,充分感受到生活在我们这个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孙丽丽 山东省胶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2006年9月5日
10-3安徽省麻协召开换届会议
秋风送爽,丹桂飘香。金秋时节,安徽省麻风防治协会于9月29日在合肥隆重召开第四届会员代表大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长齐建国及第三届理事会理事、第四届理事会理事候选人及全省各市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麻风防治院(所)负责人等共计10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第三届理事会副理事长、安徽省皮肤病防治所所长李延庆主持。
会议讨论通过了第三届理事会理事长齐建国代表理事会所做的工作报告;会议采取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举产生了由49名理事组成的第四届理事会;第四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选举产生了由24名同志组成的第四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第一次常务会议选举产生了本届理事会领导成员:省卫生厅防病局罗要武局长当选第四届理事会理事长;省爱卫办史晓群主任、省残联康复处陈顺云处长、省民政厅福利处陆端新副处长、省红会张林瑞调研员、省皮肤病防治所李延庆所长、省皮肤病防治所徐世才主任医师当选为副理事长;戴红兵、王 强当选为秘书。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原则上通过了《章程》(修改草稿)。
中国麻风防治协会给本届大会发来贺辞,祝继续发扬“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的科学精神,再接再厉,为早日在安徽省基本消灭麻风病而努力奋斗;安徽省医学会、安徽省预防医学会、安徽省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分别发来贺信祝贺大会的胜利召开。省科协副主席程荣朝到会祝贺并为协会在新形势下的发展做了重要指示。省卫生厅副厅长徐恒秋在会上做了重要讲话。她感谢我省奋斗在麻风防治战线上的广大麻防工作者为我省麻风防治工作所做的努力,对目前的麻风防治情况做了分析,同时殷切希望协会在新形势下做到思路明确,机制创新,活力增强,工作扎实;广大麻防工作者在低流行的态势下不放松警惕,继续努力工作,及早实现全省消灭麻风病的目标。
罗要武理事长最后作闭幕词。他说,这次大会气氛热烈,民主求实,圆满成功!大会对于团结和动员全省麻风防治工作者积极献身麻风防治事业,完成全国麻风防治规划(2006——2010)的阶段性目标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希望每位理事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团结协作,艰苦奋斗,求实创新,奋发图强,努力工作,适应新形势。(冯丽)
10-4一人有难
八方支援
北流市麻风病康复村住着一位无家可归、无依无靠的老残疾病人邱学珍,因右下肢小腿坏死多年而在广东省汉达康福协会南宁办事处的资助下,于2006年9月25日住院行大腿截肢手术,由于病人术后体质较弱需要输血、并要请人护理,现经济十分困难。为此,院党支部向全体干部职工发出了《关于向邱学珍进行爱心捐助的倡议书》,倡议书发出后,本院干部职工积响应院党支部号召,努力践行社会主义“八荣八耻”的荣褥观,做到一人有难,八方支援,纷纷伸出援助之手,解囊相助,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共收到职工捐款580元,当院领导和职工代表一起把捐款送到病人手中时,病人感动得热泪盈眶:“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们麻风病人的今天啊,有你们这些好心人相助,我一定能战胜疾病,早日康复出院”。
北流市皮防院李桂深 2006年10月3日
10-4为了让麻风病人像正常人那样走路
2006年8月24日,爱德基金会——江苏省麻风防治协会合作项目——麻风康复巡回医疗的两名假肢制作、安装专家专程来到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疾控中心,为该区两名左下肢高位截瘫的麻风病人做石膏模型,力争使他们在年内扔掉手中的拐杖,像正常人那样走路。
专家们一到淮阴区疾控中心,顾不上旅途的劳累和天气的炎热,立即为两名麻风病人做假肢石膏模型。年近七旬的王老身先士卒,亲自为病人量尺寸、做模型,仔细询问病人的每一个细节,详细交待装上假肢以后行走时要注意的每一个事项。待一切忙完,已近中午13点。如此不怕脏、不怕累的精神,深受在场的所有人员的感动。
这两名麻风病人因下肢、足底严重溃疡不得不于十多年前先后截去左下肢,从此一直靠拐杖代步。今年四月份,爱德基金会——江苏省麻风防治协会决定将该区列为麻风康复巡回医疗项目县(区),使这类下肢重度残疾的麻风病人有了改善生活质量的希望。本来,安装、修复假肢只适用于小腿截肢的麻风病人,因为截去小腿的麻风病人膝关节仍然存在,装上假肢以后可以像正常人一样行走。而下肢高位截肢的人,由于没有了膝关节,即便装上了假肢,改善生活质量的力度也较有限;如果没有专人指导,且病人适应能力较差,公正的说,装还不如不装。但这两名病人安装假肢的愿望非常强烈,省疾控中心慢传科的同志获悉这一情况后,在今年六月份对该区麻风康复巡回医疗项目工作督导过程中,专程来到距城区40公里外的该区麻风病人住院部,现场为这两名病人做了详细体检,决定破例为他们安装假肢,以体现党和人民政府对麻风病人这一确实群体的关怀。(张积洲)
10-4加强疾病控制,树立医德医风
四川省绵阳市游仙区东林乡某村新发麻风病人李某,3年前发病,先后曾在省、市及当地医院诊治无效而疑似麻风病。该乡卫生院高启东院长十分重视,一方面积极上报,另一方面做好病人及其家属思想工作。因该病员讳疾忌医,抵触情绪十分严重,把多年来的恩怨归根于他人报复的结果。为了使该病员能及时得到诊治,高院长在百忙中顶烈日、冒酷暑,分别多次组织村卫生站、乡防保站上门宣传和开导,并送去了百余元的消炎、止痛及防暑药品。区皮肤病医院在确诊时也送去了防护鞋,并免除了检查、治疗的一切费用,通过高院长的苦口劝说,比前比后,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感化下,该病员乐意配合医生接受了检查和治疗,现已上了联合化疗,并开展了疫点普查。
李某从发现到确诊治疗,在短短的半个月时间内,该乡防保站在高院长的统一安排下作了大量工作,忍辱挨骂,充分体现了高尚的职业道德和对疾病预防控制工作的认真负责,高院长深有感触地说:“这样的患者真的少有,但他的心情我们可以理解,我们跑点路、流点汗、挨点骂、花点钱算不了什么,保证老百姓的健康是我们应尽的职责,只要病人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控制传染,我们就感到很荣幸了”。(陆朝卫)
10-4安康市消除麻风运动在石泉启动
2006年9月26日,安康市卫生局在石泉举行消除麻风运动启动仪式,卫生局彭有庆同志主持启动仪式。市、县卫生局、疾控中心、石泉县政府,各乡镇防保专干及有关疫点乡镇的村医和新闻媒体等共58人参加。
县委常委、副县长陈先林致辞并介绍了石泉卫生事业发展和麻风防治工作概况;安康疗养院丁义轩院长就开展消除麻风运动的实施提出具体目标任务;市疾控中心主任李书章就全市麻风防治工作情况进行了分析回顾,截止2006年8月全市累计登记患者1202例,目前有现症病人39例,监测34例,每年仍有10例左右的新发病例发现,因此麻风防治任务仍然较重。石泉县卫生局王禹局长对全县如何完成此次消除麻风运动的目标任务提出步骤;最后,彭有庆局长提出具体要求:一要高度重视,提高认识,正确估计全市麻风流行趋势,适应低流行状态下麻风防治工作的需求和可持续发展。宣传麻风病“可防、可治、不可怕”的科学道理,加强医务人员麻风专业知识培训,特别是乡村医务人员的培训,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二要注意工作方法,关爱麻风患者,使其能主动就医,预防畸残;三要加强科技攻关,探索麻风防治工作的新思路,结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开展,对群众进行健康体检,以利于早期发现病人;四要加强各部门间的密切协作,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关心和支持麻风防治事业,积极推动麻风防治的立法工作,逐步走向法制化轨道。
为使此活动富有成效,安康疗养院编印了2000册麻风病讲义,作为培训教材,举办了2期乡村医务人员培训班,共142人参加了学习。市疾控中心印制了10000张宣传画,利用各种形式进行宣传,促进此项活动深入开展。(陕西省安康疗养院)
10-4江苏省淮安市皮肤病防治院狠抓医院行风建设
江苏省淮安市皮肤病防治院以创建文明卫生行业为依托,以全市卫生系统行风会议精神为契机,以整顿医务人员行业作风为重点,以服务对象满意为评价标准,加大医德医风教育力度,有力地推动了医院的行风建设。
首先是完善组织。年初成立了以院长、书记为组长的行风建设领导小组,指导医院的行风建设工作,确保行风建设工作有领导、有组织、有计划;
其次是制定规范。根据医院的实际情况,先后制定了《淮安市皮防院行风建设公约书》、《淮安市皮防院规范服务公开承诺》等相关文件,规范干部职工的日常行为;
第三是做好监管。定期开展群众满意度测评,设立院长、书记接待日,定期召开医德医风监督员座谈会,做到投诉有人管,件件有落实。纠正药品购销中的不正之风,引导医生合理检查、合理用药,真正让老百姓看得起病;
第四是实行人性化服务。从人性化服务入手,不断改进服务质量。以优质服务吸引广大病员,靠优质服务创造效益,变“以医疗为中心”为“以病人为中心”,全面实施“人性化语言”和“人性化环境”管理,要求医护人员使用尊重性语言、礼仪性语言和关爱性语言。进一步改善门诊服务条件,在输液室等处设有电视、空调、热水器。不断增加服务项目和便民措施,让病人有一个比较舒适的治疗环境。推行梯次用药和协议处方制度,降低患者医药费用,让病人真正有选择的权利。从而期望真正实现医疗质量的“零缺陷”、医疗服务的“零距离”和患者的“零投诉”。(邵成明 赵亚平)